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文魁: 新一輪國企改革應推行好的民營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1-15 08:40:27  


如果要下決心啟動新一輪的國企改革,就必須引入目標型改革,“國企改革應該明確將民營化作為目標,這是繞不過去的。”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訊/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些改革方針要得到貫徹實施,就必須要有具體化的方案。

  21世紀經濟報道就此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魁。他表示,過去三十五年,國企改革的頑疾弊病之所以無法解決,根本原因是國企改革很長時間內都是一種功利型改革,如果要下決心啟動新一輪的國企改革,就必須引入目標型改革,“國企改革應該明確將民營化作為目標,這是繞不過去的。”文章內容如下。

  改革應確定民營化目標

  問:今年年初的時候,你曾跟本報探討過國企改革,提出了“民營化”改革的路徑。時隔近一年,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之際,你的觀點有沒有調整或者補充的地方?

  張文魁:首先應該強調,我提出國企“民營化”的改革路徑,是基於長期以來對國有企業進行跟蹤研究和開展深入討論而提出的方案,所以並不會跟隨政治口號和社會輿論的改變而改變。國企改革在三十五年前就啟動了,但改了這麼久,黑發人都改成了白發人,而且還被中央確定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有這麼多頑固性的弊病總是無法解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企改革很長時間都是一種反應型的改革,或者也可稱為功利型的改革,即國企出了什麼問題撞到南墻躲不開的時候,就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八十年代國企生產積極性不高活力不強,就搞放權讓利和承包制、租賃制;九十年代國企包盈不包虧和利潤上交國家過少,就搞資產經營責任制;後來又碰到國企資本不足和機制僵化等問題,就搞股份制改革,搞幹部能上能下、工人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這三項制度改革;再碰到負債率高和大面積虧損等問題,就搞關停並轉、下崗分流、剝離重組、上市圈錢等等。

  這樣三十多年來每過若干年就折騰一次,但總是按下葫蘆又起瓢,解決了這個問題又帶來了那個問題,國家還要沒完沒了地支付成本。現在所呼籲的政企分開也好,市場化也好,破除行政壟斷也好,與民企平等競爭也好,高管取消行政級別和市場化選聘也好,哪裡是現在才想到才提到的嘛?其實是在炒二三十年前的冷飯。

  為什麼這些在市場經濟體制當中最簡單、最基本的東西卻總是實現不了?這還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如果要下決心啟動新一輪的國企改革,就必須要走出反應型改革的循環怪圈,必須要引入目標型改革,也就是說,國企改革應該確定明確的目標,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錘子,按下葫蘆又起瓢。具體說來,就是要將民營化確立為國企改革的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