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的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 | |
http://www.CRNTT.com 2013-09-21 08:09:25 |
李克強在致辭中主要談了這半年多來中國政府在管控危機、發展經濟上所採取的四方面政策和措施及調控藝術的創新。第一,兼顧當前和長遠,穩定宏觀經濟政策;第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第三,著眼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結構;第四,宏觀管理方式的創新。其中,他關於中國經濟奇跡進入“第二季”的說法,引發了市場關注和共鳴。李是這樣表述的,“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後面的故事會更精彩。” 和訊網刊登專欄作者鄧聿文文章表示,李克強的“第二季”之說是個新提法,它有個前提:提質增效。換言之,所謂經濟奇跡“第二季”,更明確地講就是,中國“未來的增長必須是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前提,必須以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為支撐,必須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必須是保證就業和居民收入相應增加的增長”。 中國經濟實現了這樣的增長,中國經濟奇跡就進入了“第二季”。而保證這個奇跡“第二季”的3個基本條件是:第一,中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遠未完成,內需尚有巨大潛力,將會持續地釋放,發展由東向西循序推進,中國有著巨大的回旋餘地。第二,中國在發展中的確還存在著不少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但通過釋放改革紅利會激發市場巨大的活力和長期發展的內生動力。第三,中國的經濟結構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但是它們也是發展的潛力所在。通過優化結構,可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從而有利於增加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費,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提供巨大的需求與動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改革。 文章認為,從中國30多年改革發展的經驗看,改革和創新仍是中國經濟走出困境、重現活力的不二選擇。不改革或者改革力度不大、不全面,日子也可以混過去,但中國經濟不可能擺脫因循已久的高投入、高消費模式。李氏改革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對市場化取向的堅持,而非強化政府權力,在李克強看來,改革的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係,市場能做的讓市場去做,社會可以做好的讓社會去做,政府管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實踐中這方面的改革是通過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以及改革基本建設的投融資體制、放寬壟斷行業的市場准入等來實現的。 文章指出,在李氏改革中,改革其實就是創新,所以他所實施的改革也包括宏觀管理方式的創新,在這方面,最突出的是他提出的“上限”、“下限”說。李克強把穩增長、保就業看作是在目前特殊情況政府所能容忍的“下限”,而將防通脹看作是“上限”。經濟在“上限”、“下限”間運行,就是在一個合理區間,這等於為宏觀調控畫了一根預警線,只有經濟突破這“上限”、“下限”,國家才實施有力度的干預,而在這之內,則著力於調結構、轉方式,推進改革創新,以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創新動力和改革紅利,形成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李氏改革中還一個不能不提的方面,是他對開放方式的探索。面對世界經濟和全球化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傳統的引資方式和商品貿易體系及開放模式已跟不上發展形勢,必須探索擴大開放的新辦法,在他的規劃下,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今年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最重要嘗試,這個嘗試本身也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因為自貿區內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過去中國政府不曾遇到的,對政府的監管方式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說,做好了改革這篇大文章,中國經濟奇跡進入“第二季”是個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