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緊迫性增加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05 15:43:58 |
第三,系統性危機的擴散可以是多渠道多方向,危害極大。 傳統的觀點強調風險擴散核心是金融機構的高負債。即在高資產負債表作用條件下,系統性風險的衝擊會使得金融機構資產大幅縮水,進而侵蝕利潤和資本,加劇資產:甩賣和價格下跌;在負債方,金融機構正常的融資渠道被切斷,淨流出導致大批金融機構陷入流動性危機和資不抵債。而此次美國次貸危機表明:系統性危機擴散可以是多渠道多方向,危害極大。 系統性危機的擴散可以通過高杠杆,例如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雷曼公司這一類高杠杆機構首當其衝地被衝垮;也可以是通過資本流動、國際貿易等渠道實現跨區域傳染;甚至包括心理的恐慌和信心的崩潰。特別是在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信心和恐慌的傳染極為迅速,最終造成多個市場大面積的信心崩潰。信心的喪失最終演繹成典型的系統性危機“自我實現預言”。 顯然,在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系統性危機的自放大性,決定了其複雜性和危害性。系統性風險危機會迅速從一個機構傳遞到眾多機構,從局部市場傳遞到全部市場。市場價格呈現自由落體式下降,流動性瞬間枯竭,市場信心喪失殆盡,金融機構紛紛倒閉,宏觀與微觀經濟形勢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全局性災難。 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研究對中國有特殊價值 文章認為,第一,中國必須高度重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累積過程的研究和認識。 系統性金融風險往往有較長的累積過程和“潛伏期”。系統性風險可以在較長時期內積累而不對金融體系產生明顯影響,但往往會突然以災難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果不能理解系統性風險隨時間推進而不斷累積的過程,就不可能理解金融危機。 這對中國的特殊含義在於:一是應該從現在做起,認認真真地尋找系統性風險在中國的發生、發展和累積過程,而不是等到它就要演變成危機後才重視。二是必須重視對系統性金融風險臨界值的數量研究。因為當系統性風險不斷累積到達一定的臨界值時,社會、經濟中就會爆發某些突發事件:為導火索,導致系統性危機的爆發。這一時點稱為“明斯基時刻”。只有通過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有效測度的數量研究,才能比較準確的把握、甚至預測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能爆發的時間,防止危機的全面爆發。 第二,中國必須重視對全局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內生性原因的研究。 傳統觀點認為,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內生的,但其爆發和擴散是外生的。而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研究表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累、爆發和擴散都是內生的。這就意味著,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和擴散完全可能由於金融系統內部問題積累一定程度而爆發並擴散,而不一定需要由外部事件的觸發。這對中國的特殊含義在於:中國必須重視和認真研究金融系統本身存在的威脅“因素”,包括局部的、區域性的、甚至是暫時的現象。或者說中國必須把眼睛盯住自己,尋找自身的危機隱患。 第三,中國應該重視可能危及整個金融系統的共同風險特征。 傳統的觀點強調風險爆發的最初衝擊事件是外生的,例如由於單個金融機構倒閉等個別偶發事件會觸發某家金融機構出現償付危機,進而傳染給其他金融機構。而美國次貸危機表明:系統性危機可以發生在金融體系。由於金融機構內大部分機構均持有共同的金融工具(或風險敞口),一旦其出問題,則金融體系中的絕大部分甚至整個金融體系都同時面臨破產的風險。這種類型的系統性風險爆發引起的金融危機危害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更值得警惕。 顯然,對於中國的特殊含義在於:中國必須認真研究可能危及整個金融系統的各種危機“隱患”,包括看上去是局部的、區域性的、甚至是暫時的,我們要尋找這些危機隱患的共同風險特征。例如,我們對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等,其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威脅都是共同的,都具有描寫的風險敞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