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于時語:從巴勒斯坦到太平洋

http://www.CRNTT.com   2012-12-07 10:09:00  


11月29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在聯大會議上發言。當日聯大就巴勒斯坦提交的有關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決議草案舉行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訊/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提升巴勒斯坦聯合國地位為“觀察員國”,以及以色列政府予以報復,決定在耶路撒冷東城和約旦河西岸大規模擴建殖民點,再次彰顯奧巴馬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要悖論:一面是盡力把國際戰略重點向環太平洋地區轉移,一面是繼續花費巨大的國家實力資源,尤其是道德權威資本,為以色列維持中東霸權地位“買單”。

  聯合國大會一邊倒的投票,迫使華盛頓啟動美國的事實托管地——太平洋上的幾個蕞爾島國出面支持以色列,占了國際反對票數的一半,甚至成為美國媒體自嘲的題材。

  尤其醒目的,是出於反猶主義歷史罪孽而對以色列負有道德義務的歐洲,這次被迫與華盛頓分道揚鑣。連因為納粹種族滅絕罪行而不得不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德國,這次也與英國一起棄權。在內坦尼亞胡總理決定大舉擴建殖民點之後,棄權的英國政府與投票支持巴勒斯坦的法國同樣召見以色列大使表示反對,顯示歐洲對以色列的態度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

  法國目前的有關轉變,與有猶太血統的薩爾科奇總統敗選,而執政的社會黨需要少數民族選票不無關係。但是從長遠角度,歐洲的態度變化,一是內部穆斯林人口增長的壓力,二是因為猶太勢力支配的英語傳媒對歐洲大陸未免鞭長莫及,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在中東問題上的雙重標準畢竟市場有限。加上經濟實力不斷衰落,國際道義日益成為歐洲施展國際影響的基石。

  幾乎毫無現代軍事實力可言的巴勒斯坦“入聯”,對以色列的最大威脅,也正是在國際道義層次。具體而言便是巴勒斯坦可以借此加入其他聯合國機構,尤其是國際刑事法院。而以色列的大量作為,特別是向占領地區殖民和對巴勒斯坦人的“集體懲罰”,都明顯違背國際公法和條約,而難免遭到巴方以“戰爭罪”和“人道罪行”的起訴。屆時受到內外民意壓力的歐洲各國將會難以繼續庇護以色列,使得後者進一步在國際上喪失“合法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