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評月刊:堅持一中論述 共衛中華海疆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26 00:45:28 |
日本的舉動,當然引起中國大陸政府以及兩岸三地民眾的強烈反對。大陸政府採取一系列嚴厲舉措:除向日本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和嚴厲警告外,正式公佈中國釣魚島及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加緊海巡部門對於釣魚島的巡遊監察密度,舉行大規模軍演,加強軍事鬥爭準備,以實際行動,表示捍衛祖國海疆的決心。而民間的保釣行動也不斷高漲,7月初,台灣保釣船出海,靠近釣魚島宣示主權;8月中旬,香港保釣船出海,不顧日本船艦衝撞,勇敢登上釣魚島,展示我中華兒女保衛國土的意志。 作為保釣的第一責任人(釣魚島行政隸屬於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馬政府有責任、有義務捍衛釣魚島主權;馬英九當年也曾是保釣積極分子,本著對歷史、對民族負責的態度,理所當然的要大力支持保釣。但出於“友日”的外交戰略考慮,出於把日本視作美國之外台灣最大的外援、以及私下裡一廂情願試圖加入美日安保體系的盤算,馬政府始終以低調回應釣魚島問題,甚至非但不敢如十年前扁政府時期派軍艦到釣魚島護航,就連海軍演練路線靠近所謂日本“執法線”,艦隊編隊司令也遭到嚴厲訓斥,若非民意洶洶以及秉持公道的“立委”介入,一度還要被撤職查辦。 在島內外重重壓力下,馬英九於8月5日突然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要內容為“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從字面上看,東海和平倡議主張中規中矩,其背後隱含了幾重政治考慮:首先,回應了島內外各界要求馬政府保釣的強烈主張;其次,開拓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凸現台灣在東亞戰略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和平倡議者的姿態登上國際舞台;第三,在國際舞台上顯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身份與地位;第四,在經濟下滑,島內民怨高漲的時候借此轉移民眾視線,掩飾其內政困窘。 馬政府策士們的算盤打得很響,無奈國際政治舞台上講究的是實力,沒有實力,在信奉強權的日本眼裡,再好的和平主張和倡議都被視作“浮雲”。2天后,日本政府就公開拒絕了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給了馬政府當頭一棒。在此情形下,眼見韓國李明博總統於8月11日登上韓日爭議的獨島,成功地博得超過80%的民意支持;而日本對於李明博的行為卻是無能為力。顯然,李明博的強悍與日本的態度,使馬政府受到一次強烈的震撼教育,島內各界也在反思其中蘊涵的深刻意義,包括對過去避之不及的“一中論述”的歷史申論,也開始重新思考。這就是馬英九飛赴彭佳嶼宣示釣魚島主權,並首度提出可以進行“兩岸對話”,討論釣魚島問題的大背景。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