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我們該和美國比什麼 | |
http://www.CRNTT.com 2012-07-20 08:04:02 |
世界銀行這項研究有力說明了當下國家發展的主動力和國家財富之源。報告說,清晰的產權、廉潔高效的政府和法律制度占國家無形資產的57%,教育占36%。而在整個國家的財富體系中,房地產、現代化的生產流水線和基礎設施等有形資產只占很小的一部分——17%左右。因為有形資產只有在強大的國家管理水平和產權制度基礎之上,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 世界銀行的這份報告關於財富理念的闡述給我們以深刻啟迪。我國雖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綜合國力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雖經歷了一場空前的金融危機,但西方發達國家綜合實力的領先優勢並未發生根本變化,其體制的活力和創造力、其經濟修復能力和自我調整能力、其對全球頂尖的創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對先進技術的掌控力,再加上對國際規則的制訂權、引導力,都還是我們需要努力爭取的。 不是建立在居民收入有效增長之上,而是建立在房地產價格膨化高估基礎上的虛擬財富,不能讓人心裡踏實。不少國家就是在這種昏昏然的超越中迷失了方向,摔了跟頭。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在經濟政策上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為刺激經濟實現由出口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經濟結構的轉變,日本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經政策,放鬆金融管制,財經政策鬆弛,大量政策性貸款和財政資金投向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公共項目,資金供給過剩,助長了泡沫經濟膨脹;大批公共工程上馬增加了對土地的需求,進一步刺激地價上漲,而持續單邊化的日元升值預期又極大刺激了境外資金大規模流入,推動房價及股市持續、大幅上漲。 在泡沫經濟最狂熱的年代,伴隨著新幹線和密集的高速鐵路網的建成,持續上漲若干年的地價、房價繼續以“追風速度”繼續狂飈,東京圈地價漲幅在1987、1988年分別達58%和23%,由於迷信人多地少地價會永遠上漲,投機活動猖獗,地王的紀錄不斷刷新,地價的暴漲使金融機構不斷對個人和企業資產重新估價,房價的長期上漲使習慣於順周期放貸的銀行喪失警惕。 到1988年底,日本的土地資產額是國民生產總值的1.4倍。日本房地產泡沫登峰造極之時,東京帝國廣場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價格,居然比整個加利福尼亞的土地價值還高,一個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日經平均股價由1985年末的13113.32日元,躥升至1989年末的38916日元,漲幅近200%。當時,以股價和地價論,日本的居民家庭資產價格也超越了美國。 讓人警醒的是,日本隨即進入了“失去的十年”。日本財經作家吉川元忠在《金融戰敗》一書中回憶那段歷史時說:“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那樣更加忠實和積極地配合美國的赤字和巨額花銷政策。日本人忠誠和慷慨地購買美國國債、房地產和其他資產,最終換來的報酬竟是泡沫經濟的破滅和世界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金融災難。就財富損失而言,日本金融戰敗後果幾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後果相當。” 在金融潰敗後,日本經濟仿佛被灌了迷魂湯一樣一蹶不振,這是資產泡沫過度膨脹、居民資產和所謂國家財富“危險超越”後付出的慘痛代價。泡沫破滅,日本人方恍然大悟,原來吹大的房地產泡沫並不是國家的財富,而是國家災難。 這一切,值得國人鏡鑒。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