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應“政經並舉”尋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2-02-05 08:42:24  


 
  目前兩岸議題已站在和平發展的有利基礎上,但由於台灣方面一直堅持“只經不政”,兩岸關係發展已面臨瓶頸。馬英九連任後,若想兩岸關係走向深化與廣化,就必須實行大開放、全方位開放的嶄新大陸政策,突破“只經不政”造成的瓶頸。

建立官方聯絡管道

  經濟與政治的密切關係,是政治經濟學的常識,“只經不政”不符合科學發展觀。馬英九當選後隨即宣稱,未來四年任期內不會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只是說給609萬反對選民聽的,實際上做不到。馬英九在第一任期內,已無可避免觸及一些政治議題,與北京達成“外交休兵”、“僑務休兵”的默契,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衛大會,若說兩岸沒有政治對話,是不可思議的。即使是兩岸兩會達成的16項協議2項共識,以及ECFA的後續談判,其中亦不乏“寓政於經”的政治對話內容,兩會談判多時的投資保障協議,之所以至今仍未能簽署,就是因為觸及無可避免的“主權”問題。

  元月中旬,筆者曾應邀赴台考察“大選”。在出席一個選後研討會時,有一位親藍學者表示,經過這次“大選”,已形成“台灣共識”。“台灣共識”由四個共識組合而成:一是“對中華民國的認同”;二是“民主化台灣下同是台灣人”;三是“兩岸經貿交流不可阻擋”;四是“兩岸政治談判不可接受”。馬英九若然也認同及履行“兩岸政治談判不可接受”,則不足以在歷史上留下典範。

  馬英九雖然缺乏足夠的膽識和器度,但他連任後應具備主客觀條件啟動兩岸初步的政治對話,至少應運用兩岸兩會的協商機制談一些緊迫性的政治議題;同時應努力推動兩岸智庫學者探討兩岸政治定位等一系列兩岸政治議題,為未來兩岸政治協商、談判做好準備。此外,還應該大力推動港台關係進一步發展,並參照港台互設辦事處的模式和經驗,推動兩岸互設經濟文化辦事處,即使暫時定位為非官方機構,亦可互派級別相當的官員進駐,以建立兩岸官方經常性及高效率的聯絡管道。

嘗試展開政治對話

  馬政府怯於與大陸政治接觸和發展政治關係,主要原因是有綠營的強烈反對及來自美國的掣肘。但只要馬英九及其核心幕僚具有政治智慧和想像力,在艱困中仍可找到大展拳腳的空間。例如馬英九的副手吳敦義在1月31日提出“內閣”總辭,卸任“行政院長”,到5月20日正副“總統”就職前,吳氏將有三個多月的“平民身份”,如果循四年前的“蕭萬長模式”,藉身份“空窗期”出席博鰲論壇,與大陸高層嘗試性地開展政治對話,正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絕佳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