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轉型陷阱,中國面臨的制約

http://www.CRNTT.com   2012-01-01 09:32:28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
  中評社北京1月1日訊/“提出轉型陷阱的概念,對中國現在具有重要意義,轉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們更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究竟身在何處……”南方網今天登載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的文章“轉型陷阱,中國面臨的制約”:

  我今天談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社會建設的基本背景是什麼,可能會遇到的最主要障礙究竟在什麼地方;第二個是社會建設究竟應當建設一些什麼東西,應該是什麼樣的內容。 

轉型陷阱可能引發社會問題 

  現在社會建設要面臨的最基本背景是什麼。我想講的概念是“轉型陷阱”,現在社會建設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所面對的制約條件,究竟是什麼東西,這個判斷是很重要的。現在人們談論得比較多的一個詞叫“中等收入陷阱”,大家都會有一個感覺,好像這兩年的情況跟原來有點不太一樣,有人說整個中國社會的氣質在變化,有人說改革已經死亡,總而言之有各種各樣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的背景是什麼?現在人們提供了一個基本解釋叫做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世界銀行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指一些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了人均G D P3000-5000美元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檻過不去了,比如拉美國家、亞洲的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等。大家擔心中國的國民收入到了4000美元左右時,是不是也要遇到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中國不是拉美、不是菲律賓、不是馬來西亞,中國面臨的是很獨特的狀況,中國會面臨的可能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轉型陷阱。 

  那轉型陷阱指的是什麼?過去我們總是假定說改革或社會轉型有一個起點、有一個終點,起點就是過去的計劃經濟,終點就是市場經濟,擴展一點說就是民主政治、法治社會等等。改革和轉型的過程就是從起點走向終點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們忽略了一種可能性,當我們從一個起點在往終點走的時候,中間每一個點上都有可能停下來,在改革和轉型的過程中,會逐步形成一種既得利益格局,尤其是像我們這樣漸進式的改革,就更容易形成既得利益格局。這樣的基本利益格局形成後就要求不要往前走了,要維持現狀,然後希望把我們認為所謂過渡型的體制因素定型化,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體制,這個體制是最有利於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我們假定一個房地產商,對他來說什麼樣的情形是最好的?當然是能夠用行政的方式廉價拿到土地,然後蓋成房子,在市場化中把房子賣出去。現在情況對既得利益者來說是最有利的,這樣就有可能把這些東西定型下來,形成混合型體制。 

  這種情況下會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經濟社會問題的不斷積累,現在我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這樣一個轉型陷阱,這個轉型陷阱的種種跡象已經很明顯了。有一次我去某地,晚上區長請我吃飯,就兩個人,他說你知道我今年最難的是什麼嗎?今年最難的拆遷任務100萬平米,這和我的烏紗帽連在一起,拆完了還當區長,拆不完區長別當了。我說拆哪,他說拆哪都行,只要拆出一百萬平米。我們現在不是經濟停滯的問題,而是走火入魔,陷入畸形發展,而這與轉型陷阱有著密切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