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低”“調高”是為了“擴中”

http://www.CRNTT.com   2011-04-29 08:12:04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訊/近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公開向全社會徵求意見。一方面,個稅起徵點提高,低收入人群稅負明顯減輕,可謂是順應民意之舉;另一方面,個稅層級從9級合併為7級,導致許多中等收入人群稅負不降反升。例如,假設您每月稅前工資略超19000元,納稅額將比以前更多。

  廣州日報發表財經評論員劉濤文章稱,中國收入分配嚴重失衡是個不爭的事實,它被戲稱為“啞鈴型”的分配格局:富人和窮人多,中間收入人群嚴重不足。在 “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社會中,由於沒有龐大的中間階層作為緩衝帶,貧富階層的矛盾和衝突往往容易激化。而在“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中,作為社會主流的中間階層能發揮穩定器的作用,同時政府對少數弱勢群體的補貼負擔也變得相對容易,這樣的社會結構最有利於社會穩定和持久繁榮。

  文章表示,近年來,不少學者和官員也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並將本輪收入改革的整體思路概括為“提低、擴中、調高”六個字,即: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並通過財稅政策對高收入群體進行二次調節。相比之下,“提低”和“調高”不過手段,而“擴中”才是目標和歸宿。2010年4月,溫家寶總理在《求是》雜誌上撰文,強調未來政府將通過加大稅收調節等具體措施,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但問題是,如果按照新個稅方案,面對部分中等收入人群實際收入被進一步削弱的現實,“擴大中等收入人群”又將從何談起呢?就國際經驗來看,當一國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時,通常會伴隨著中產階層的迅速擴張。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均GDP早已突破4000美元,但中等收入者並未大量出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