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這樣的“孔子”不離奇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3-12 11:04:12  


孔子還有一道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的坎兒……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訊/孔子開啓了“平等之門”嗎?禮治是“自由的保障”嗎?孔子還有一道怎樣的“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的坎兒”?歷史學者易中天近日撰文《這樣的“孔子”不離奇嗎——與秋風先生商榷》:

君臣,是“契約關系”嗎

  最近,讀了秋風先生的一些文章,比如《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2011年1月24日《南方人物周刊》)。總的感覺,是秋風先生對先秦政治史和思想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很睿智,也很深刻,確實振聾發聵,引人深思。遺憾的是,有些話說過頭了,有些話說太滿了,還有一些則純屬想象,近乎神話。結果,在秋風先生那里,便高論迭出,也怪論迭出;妙論迭出,也謬論迭出。

  比如秋風先生將教科書上的“封建社會”,稱為“人類學術史上最離奇的一個概念”,我就完全贊成。什麼叫“封建”?簡單地說,就是天子分天下為若幹“國”,指定國君(諸侯),世襲;諸侯再分“國”為“家”,指定家君(大夫),也世襲。前者叫“封土建國”,後者叫“封土立家”,合起來簡稱“封建”。這樣的制度,就叫“封建制”,也叫“邦國制”。西周、東周、春秋,都是邦國時代。戰國,是“半邦國時代”,即“帝國的前夜”。秦漢以後,進入帝國時代,不再“封土建國”(個案例外),怎麼還會是“封建社會”?笑話!

  不過,秋風先生說,封建時代(即邦國時代)的君臣,是自由人之間訂立的“契約關系”,恐怕就更離奇了。衆所周知,契約,是立約雙方根據自己的真實願望和自由意志,進行自由選擇的結果。這裡說的“自由”,包括以下內容:一、他可以選擇與張三訂約,也可以選擇與李四;二、他可以選擇訂約,也可以選擇不訂;三、訂約以後,如果雙方同意,還可以解約。那麼請問,比如孔夫子,能夠做這樣的選擇嗎?

  秋風先生認為可以。因為孔子可以選擇魯公為君,也可以選擇其他諸侯,比如齊公或衛公。這種選擇是雙向的、自由的。選擇以後的君臣關系,也是可以解除的。比如孔子到齊國找工作,齊景公原本打算聘用他,後來又反悔,孔子也就回國,誰也不欠誰的。又比如陽虎要孔子出來做官,孔子不肯,陽虎也沒辦法。再比如,孔子受聘於衛出公,但一言不合,就離開衛國,同樣誰都不欠誰的。這樣看,秋風先生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他說孔子那會兒,沒什麼“愛國主義”。孔子願意定居魯國,多半因為“周禮盡在魯”,也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