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調控物價的政策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0-12-08 08:18:54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面對物價上漲,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從緊的貨幣政策。但實際上,從緊的貨幣政策只是一種事後的政策選擇,我們還應更多地關注事前的政策選擇,即在物價上漲前盡可能抑制和消除物價上漲的誘因。

  解放日報發表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副院長葉德磊文章表示,近些年,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多次充當了中國物價上漲的發動機和指示器,從本輪的“蒜你狠”、“豆你玩”、“薑你軍”、“玉米瘋”、“糖高宗”到“蘋什麼”等,無一不是對農產品價格瘋漲的調侃式描述。為什麼包括豬肉、蔬菜等在內的農產品價格會經常飆升呢?簡單地將之歸結於“供不應求”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會掩蓋一些實質性的內容。

  現在的大多數農產品是由單個的農戶分別生產的,但農產品的收購領域卻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壟斷現象。壟斷性的聯手收購為今後的產品囤積和價格炒作提供了可能。大蒜、辣椒、生薑等價格瘋漲的時候,產量較大的農村地區的收購價格其實並沒有上漲多少,有時甚至沒有變化。這就使得價格杠杆無法發揮對市場供求的調節作用,因為價格的上漲沒有提高生產者的收益,也就不會刺激生產和供給的增加。這種市場格局使得熱錢經常湧入農產品的流通領域,不時掀起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所以,理順農產品的流通渠道,應該是我們治理農產品價格上漲更為根本性的事前政策選擇。

  如果我們再把觀察的視角拉大,在許多工業品及其原材料的流通領域,也程度不同地存在類似的現象。高昂的市場交易費用,往往使產品在純粹的生產成本之外徒增不少交易性成本,才最後進入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交易市場。也就是說,價格上漲的利益主要被流通環節所吸收。或者說,流通環節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價格的上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