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兩岸學歷採認去、來 應該拆開

http://www.CRNTT.com   2010-09-06 12:12:31  


大陸與台灣高校在專業上各有所長,應以培養人才爲重。
  中評社台北9月6日訊/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楊景堯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兩岸學歷採認去、來應該拆開”。作者提出“兩岸學歷採認,如果要設限,台灣以什麼立場與角度去面對,執政者將必須為台灣的未來負責,前瞻與深度的籌劃與思考絕對是無法替代的。”文章內容如下:  

  雖然陸生三法已經通過,但是“教育部”的難題才剛要開始,首先是公佈“大陸學歷採認學校名單”,這是兩岸共同關注的議題。根據“教育部”的說法,台生到大陸求學的學歷採認學校名單,同時也是將來開放陸生來台就學的原畢業學校名單,如此一來,“教育部”就會“作繭自縛”,走不出去。

  先從開放台生前往大陸求學的角度來思考,我們可以有幾種思路。其一是接受中國大陸公佈的一流大學“九八五工程”名單,或是大陸開放台灣高中畢業學測“頂標級”的一二三所大學名單。其二是站在台灣立場思考我們的高等教育未來需要什麼人才,藉由中國大陸國際化的平台為我們培養人才。其三是基於台灣高等教育比較弱勢的學科,例如航天科技等,接受大陸的學歷,與台灣高教體系形成互補。其四是思考全球化與ECFA生效後的台灣需求與兩岸關係,提出希望台灣青年去大陸求學的參考方向。

  上述四種思考向度產生的結果不盡相同,但是我們必須強調“台灣本位”的大陸學歷採認,這一份“採認名單”一定會產生“暗示”與“鼓勵”的效應,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台灣未來的需要而不是台生集中的學校,也不宜直接來自中國大陸的官方名單,更不必考慮這些大陸的大學會不會招收台生。

  反之當我們思考要開放哪一些大陸的大學畢業生來台灣就學的時候,我們的思路則完全不同。首先我們要檢視“台灣優勢”,鼓勵大陸學生來台,例如台灣的法政、傳媒、醫療、財經、企管等領域,如此才能夠與大陸的高等教育形成“互補”,互蒙其利。其次是部分學校希望開放他們已經建立的兩岸學術交流的對口學校,以便未來更易於深化合作關係。第三種思路是要針對台灣招不到學生的大學的需求,開放承認大陸的這一等級的大學,才能夠對台灣有利。

  從以上分析可發現,開放大陸學歷的採認名單將會因立場不同而完全對立:前者是要檢討“台灣的弱勢”與需求,後者是要“行銷台灣”,把台灣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這兩個角度所衍生出來的“大陸學校採認名單”是不會相同的。兩者的“大陸大學名單”取捨應該分開處理:台生去大陸求學依循“台灣優先”原則,後者則是依循“行銷台灣”原則,不要綁在一起。

  總之,兩岸學歷採認,如果要設限,台灣以什麼立場與角度去面對,執政者將必須為台灣的未來負責,前瞻與深度的籌劃與思考絕對是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