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韓戰略合作機制 需要增進互信

http://www.CRNTT.com   2010-08-06 11:02:49  


 
  在中國看來,隨著經濟和人文交流的持續量增,中韓關係已經到了需要——而且可以在政治、外交方面進行合作的新階段。兩國關係提升至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僅是合作領域的簡單擴大,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要求雙方站在戰略高度,用長遠眼光,討論全球問題,諸如能源、氣候變化、國際機構改革,以及國際秩序重組等。

  至於朝鮮問題,中國認為這並不是中韓戰略對話的主要議題。如同被稱之為“血盟”的韓美同盟,中朝之間保持著最高等級的“傳統友好合作關係”。正如韓國不能不重視美國,中國也不能不重視朝鮮,因為其涉及中國至關重要的安全利益。因此,在現階段的中韓戰略磋商中討論如何對付朝鮮,就如同與韓國討論如何對付美國一樣不現實。

  中韓之間在“戰略合作”一詞上的認識差異,以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溫差,說到底是中韓尚未積累足夠的互信所致。李明博總統當政後,韓國信奉“遠親勝於近鄰”學說,反覆主張強化韓美同盟和美日韓三國合作,希望以此抬高韓國對於中國來說的戰略價值。顯然,韓國這麼做不僅未能提升自身價值,反而增加了中國的憂慮和懷疑,似乎韓國在幫助美國圍堵中國。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李明博執政之初建議提升兩國關係的意義更多的是體現在今後努力的目標方面,而不是對現狀的描述,更不意味著中韓已經是無所不談、有求必應的戰略合作夥伴。

  天安號事件的處理過程充分顯示,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確還只是個大框架,戰略磋商機制也未能發揮事前協調作用,而只是停留在事後通報的水平。因此,中韓雙方應以天安號事件為契機,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擠出兩國關係中存在的錯覺和幻想成分,認真研究如何構建一個能增進互信,推動良性循環的戰略合作機制。畢竟,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本身不是錯覺,也不是幻想,而是不可逆轉的未來發展方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