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色列、土耳其為何結仇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10:19:57  


以軍艦艇攔截“自由加沙運動”的救援船。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訊/5月31日凌晨,在臨近以色列的地中海海域,以軍精銳部隊“突擊隊”士兵突襲試圖駛入加沙沿海地帶的土耳其籍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只“馬維.馬爾馬拉”號,雙方隨即爆發激烈衝突。以軍宣稱受到攻擊隨即開火,短暫的開火不僅造成了19人死亡、36人受傷的慘劇,更使國際輿論大嘩。除了美國表態慎重外,世界各國幾乎眾口一詞,譴責以色列濫用武力,多個國家召回了駐以大使表示抗議。

  襲船事件使以色列從2007年6月開始的封鎖加沙政策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加沙被鐵桶般圍城三年,民生之困苦自不待言,流血事件使久處艱城的150餘萬居民看到了破圍而出的曙光。但對於事件中直接對峙的以、土而言,舊日盟友關係走向破裂,中東大地錯綜複雜的歷史積怨與現實形勢仍將這兩個地區大國牢牢困在圍城之中。

  以色列:絕對安全觀

  與以往無數次一樣,以色列依然用“總體無辜,細節有誤”的態度面對外部的指控。一方面以色列軍方也含混地承認在情報和策略上犯了巨大錯誤,另一方面則強調“馬維.馬爾馬拉”號受控於土耳其一個名為IHH的“極端組織”,該組織與哈馬斯乃至基地組織都關係密切,船上人員故意使用暴力手段挑動以色列軍人開槍。鑒於船上人道主義者的國籍、職業、信仰各不相同,且有婦孺,以色列的說辭自然難以被國際社會取信,但就以色列內心而言,這種辯解倒未必全是搪塞之詞。

  國際關係里有一個常識叫做“國家是不能被製造的”,即一個穩定的國家應該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自然形成的,是土地與人民的自然結合。但以色列的特殊之處恰恰在於,它是1947年11月以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的形式被製造出來的。出於對歷史上尤其是納粹德國時期猶太人悲慘命運的歉疚和補充心理,美歐用損害阿拉伯民族利益的方法去補償以色列。與以色列並無宿怨的阿拉伯人卻要為歐洲歷史性的反猶暴行買單,阿拉伯世界自然義憤填膺,五次阿以戰爭也植根於此。依靠美國的支持、強烈的建國渴望和良好的組織,以色列越打越強,成為海灣地區第一強國,但這個年輕國家與中東土地的疏離也隨之加強。

  悲劇性的歷史命運造就了以色列的國家性格,這個民族對外部世界的威脅極為敏感,重視甚至崇拜武力,極為熱衷於絕對安全觀。它用戰爭、定點清除甚至暗殺的手段來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威脅,但它的外面依然是雖屢屢被擊敗卻從不停止仇恨的阿拉伯世界。以色列可能相信,總有一天,敵人們會因為沮喪而放棄仇恨,而且它從未懷疑過自己是錯的,它把伊斯蘭國家與歷史上曾經欺壓過猶太民族的埃及人、羅馬人和德國人等同起來,因此避免了道德上的自責。自憐而自信的國家性格使這個強硬的國家自我囚禁於中東一隅,生活於中東大漠卻對國土以外毫無感情,困城內的猶太民族不需要外面的友誼與和解,而只是饑渴地尋覓著想象中的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