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第三黨發展艱困:“少數”而非“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0-05-16 10:56:41  


 
          挖角或出走,英雄色彩濃

  不論是藍、綠的支持者,都面臨過國、民兩黨上述三溫暖的歷程,清楚黨內菁英的轉換及演變,因此第三黨的出現,就很難出現新的傑作。台灣主要三個小黨--新黨和親民黨及台聯黨,都曾經是“第三黨”。新黨是“舊黨”,號召最保守思想的政治人物和支持者;親民黨向新黨挖根,但配合以利益為目的的地方派系;台聯黨是由兩大黨的“二軍”組成,原走深綠、後走中間路線。
事實上,從得票的數據觀察,第三黨的市場是比較偏向國民黨的區塊,例如建國黨或台聯黨,對民進黨都構不成比較嚴重的威脅;倒是新黨、親民黨的成立,甚至台聯黨,便曾經造成國民黨選票的大量流失。

  民進黨一九八六年創黨時,當年“立委”選舉的得票率是二二‧二%,一九九八年“立委”選舉面臨同室操戈,得票創新低,但仍有二九‧八七%,若加上“新“國家”連線”一‧五九%與“建國黨”一‧四七%,在野黨總計“立委”的得票率是三二‧九三%,比一九九五年的三三‧八四%要低,卻高於一九九二年的三一‧五%。換言之,民進黨禁得起技術性的分裂,沒有主流崩解的危機。 

  至於二○○一年台聯黨加入戰局,民進黨“立委”選舉的得票率回升到基本盤的三三‧三八%。而台聯黨得票率七‧七六%,顯然絕大多數來自國民黨的一方,這也是李登輝可以影響國民黨的部分。三年之後,民進黨得票率揚升至三六‧三二%,主要是受到陳水扁連任後的影響,而台聯黨略增至七‧九%,國民黨則是在親民黨與台聯的搶攻下,成為“國會”第二大黨。

  然而,在單一選區制之下,小黨可以說是已經完全無立錐之地,在“國會”中沒有席次,等於沒有與聞“國家”政策的權利,祇能以運動方式進行體制外活動,能見度與參與力都受到擠壓。

  新黨、親民黨、台聯黨的發展,都有類似的模式,那就是個人色彩與英雄主義相當濃厚,等到趙少康、宋楚瑜、李登輝逐漸淡出政壇,或者失去對該黨的熱忱,那麼這個政黨的發展就會遭遇如同江河日下的命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