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把中國放在解剖台上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10-03-19 09:21:05  


 
  這五萬留學生,他們對於日本這個題目,有怎麼樣的研究,我在書籍上,報紙上,雜志上,沒見過。反之,你們試跑到日本書店裡去看看,日本人所著關於中國的書籍有多少,哲學、文學、藝術、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地理各種方面,分門別類有幾百種;每一月雜志上所登載講中國問題的文章有幾百篇。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不曉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試管裡化驗了幾千百次。我們的中國人卻是一味地排斥、反對,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幾乎連日本字都不願意看,日本話都不願意聽,日本人都不願意見,這真叫做思想上的閉關自守、知識上的義和團了。 

  九一八事變之後,國內掀起了一股“日本研究”熱。魯迅說: 

  自從日本占領了遼吉兩省以來,出版界就發生了一種新氣象:許多期刊裡,都登載了研究日本的論文,好幾家書鋪子還要出日本研究的小本子。此外,據廣告說,什麼亡國史是瞬息賣完了好幾版了。 

  怎麼會突然生出這許多研究日本的專家來的?看罷,除了《申報》、《自由談》上的什麼“日本應稱為賊邦”,“日本古名倭奴”,“聞之友人,日本乃施行征兵之制”一流的低能的談論以外,凡較有內容的,哪一篇不和從上海的日本書店買來的日本書沒有關系的?這不是中國人的日本研究,是日本人的日本研究,是中國人大偷其日本人的研究日本的文章了。倘使日本人不做關於他本國,關於滿蒙的書,我們中國的出版界便沒有這般熱鬧。 

  七、八十年前幾位中國思想家的提醒猶在耳邊,而至今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還有待調整,實在遺憾。美國的日本研究著作有世界影響,如賴肖爾的《日本人》,埃莫特的《太陽也會西沉》。1946年問世的《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類型》是沒去過日本,也不通日語的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人文化和性格的專著,為美國占領日本提供了有效指導。1979年,沃格爾的《日本第一》再次確立了美國對日本研究的巔峰地位,它暢銷全球,被新加坡定為政府官員必讀書籍。即便如此,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認為:“日本對美國的了解要比美國對日本的了解深刻全面得多。” 

  和日本一衣帶水、恩怨交加的中國更有理由在日本研究上有所作為,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大都處於強勢地位,習慣於沉浸在天朝大國鳥瞰周邊蠻夷的那種盲目自詡心態之中,流於對“小日本”或輕蔑或譏諷或仇恨或嫉妒之中,難以皓首窮經潛心鑽研,代價總在付出,教訓實在深刻,結果令人汗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