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翻拍四大名著,我們超越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03-06 11:16:48  


 
  無獨有偶,《三國》花在特效方面的投入也是將近4000萬元,導演高希希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說:“超過好萊塢我不敢說,起碼你得先幹掉《阿凡達》吧,但是在東南亞《三國》的視覺效果絕對是傲視群雄的,好萊塢很多電視劇其實超過一般電影的視覺,我們就是追求這種高品質的畫質。”同樣,《紅樓夢》為了打造精美布景的花銷亦是不菲。

  翻拍的四大名著,在視覺特效上超越央視舊版、超越其他投資花費較小的影視版本,應該是可以確信的事實。但這些超越了的視覺特效,遭遇的是已經不能同十數年前視野相提並論的觀眾們,被好萊塢特效滋養了許久的他們,早已見怪不怪,重現央視《西游記》的些許特技便震撼、風靡全國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

  另一方面,央視《西游記》與《西游記續集》之間的故事同樣值得借鑒。在《西游記》拍攝初期,製作團隊幾乎沒有三維動畫基礎、沒有“樞像”設備、沒有現場“維亞”經驗,只是依靠叠化、停機再拍等單一處理手法來表現《西游記》的神話內容,雖然開拍伊始央視引進的最早的ADO特效設備為電視劇視覺方面作出了貢獻,但扎實的人物塑造與精彩的故事展現才是征服觀眾的重點。

視野:當下人看古典名著

  清乾隆十八年、十九年曾連續下旨查禁《水滸傳》,稱“《水滸傳》以凶猛為好漢,以悖逆為奇能,跳梁漏網,懲創蔑如。實為教誘犯法之書也。”《三國演義》也曾遭出自名家的嚴厲批判。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行的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化人對舊小說的評價調門陡升,例如稱:“《水滸》一書純是社會主義”、“倡民主、民權”等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對四大名著作出點評與肯定。而在他們前後,各代名家也都有著不同評點,僅一部《紅樓夢》,從脂硯齋到胡適,從俞平伯到劉心武,“紅學家”們層出不窮。

  四大名著早已有之,其中故事更是口口相傳。在當下時刻翻拍四大名著,或許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以當下人的視野審視已有的人物與故事,這也是更能打動當下觀眾的要素。高希希版《三國》的編劇朱蘇進,以前曾擔任《康熙王朝》和《鄭和下西洋》的編劇,也許是因為早期寫作戰爭題材中的自由度不夠,到如今的歷史題材中他更加大刀闊斧。在《三國》劇本中,原央視版《三國演義》中重要人物劉、關、張退居二線,夯實統一基礎的曹操,登基大魏皇帝的曹丕,奠基西晉王朝的司馬懿成為了《三國》主線。天下三分,群雄逐鹿,完成一統成為了朱蘇進觀看三國故事的視角,在這種視角下,常被臉譜化的人物們都擁有了新鮮的、複雜的個性。導演高希希說:“最重要的還是靈魂問題,必須以新的觀點、新的價值觀來演繹一個新的故事。”

  雖然“一直站在觀眾角度思考問題”,但高希希依舊緊張地等待著“專家拍磚、觀眾評論”,其實,不僅主創需要站在當下時代重新審視原著,專家與觀眾們也需要以更寬廣的胸懷面對影視劇對於名著的改編與再現。儘管當年央視曠日持久、耗資甚巨的舊版四大名著主要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如今翻拍的四大名著更多是市場環境造成的文化產品,但觀眾與專家對待翻拍的客觀、寬容態度正是時隔十數年之後我們翻拍四大名著能夠收穫的另一種超越。(記者謝培,實習生洪瑋、劉元鑫對本文亦有幫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