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擴大消費 要重視改善供給

http://www.CRNTT.com   2009-06-18 10:54:13  


要擴大消費,必須強化供給。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外貿出口大幅下滑,不少外向型企業陷入困境,并引發連鎖反應,成為導致中國經濟困難的重要原因。人民日報刊登馬宏偉文章表示,痛定思痛,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經濟過於依賴外需的弊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格局的必要性、緊迫性。擴大消費需求需要增加居民收入、調整分配結構、完善社會保障、穩定消費預期、改善消費環境,同時也需要重視改善供給。

  文章分析,外貿依存度大的根源不是在於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供過於求的商品湧到國際市場尋找出路嗎?為什麼擴大消費還要重視改善供給呢?這是因為,重視改善供給不是要盲目擴大供給,而是要重視優化供給結構,消除無效供給。產能過剩、供過於求,說到底是一個供給問題,是供給偏離市場需求的結果。它導致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無效的生產中去,不僅造成巨大浪費,擠占消費資金,而且導致經濟結構扭曲,加大整體經濟風險。經濟困難時期正是推動企業優勝劣汰、產業升級換代的有利時機。強制淘汰落後,以消除不健康因素,正是市場經濟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擴大內需,不應拯救那些技術過時、經營不善的企業;改善供給,需要重視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啓動消費,離不開優化供給結構。應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導向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努力使生產適應市場需求,形成有效供給。

  內需不足的原因不是在於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不足而供給過剩嗎?為什麼擴大消費還要重視改善供給呢?這是因為,重視改善供給不是要盲目擴大投資、新上項目,而是要鼓勵供給創新,通過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來開辟新市場。發達國家歷史上經歷過長期的“供給創造需求”時代,即通過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通過產品品種的豐富和功能的完善,來創造和激發市場需求,形成一波一波的消費熱潮。另一方面,經濟調整時期也是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孕育時期,誰在這一時期看准科技進步方向,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誰就能率先走出低迷,引領一個新的經濟高漲時代。經濟技術創新,實際就是生產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也就是供給創新。如果我們能够把投資用在鼓勵創新創業上、用在創新創業基礎設施建設上、用在重要關鍵技術開發上,就完全有可能創造出領先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高效的服務,就會創造出新的巨大需求。反過來,如果不是在改善供給、鼓勵創新上著力,而是仍然盲目投資於產能已然過剩的產業,甚至又把高污染、高消耗、資源型項目端出來,就不僅抓不住調整創新的機遇,在未來發展中占據有利位置,而且會加劇經濟結構失衡,埋下更大的隱患。

  各地在保增長中不是已經出台了大量增投資、上項目的擴大供給舉措嗎?為什麼還要強調重視改善供給呢?這是因為,重視改善供給并不意味著政府直接參與微觀經濟活動,甚至包辦企業投資決策、代替企業招商引資。一般來說,地方政府在擴大投資、增加供給方面更有積極性,因為增加居民收入、擴大購買力的舉措不一定都成為對本地產品的市場需求,不一定都能拉動本地經濟增長,而很有可能擴大外地企業甚至外國企業的市場需求。這就是美國的經濟刺激計劃要加上購買美國貨條款的原因。但是,政府擴大投資、增加供給的舉措應與發展市場經濟相適應,采用市場的方式方法。計劃經濟是一種政府直接負責經濟供給的經濟,但它導致的是經濟結構畸形、社會產品短缺。

  文章最後說,現代經濟發展極為複雜,需要經過市場分散決策來集中大衆的智慧;投資和創新的風險很高,需要經過充分競爭和市場擇優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在擴內需、保增長中,應注重發揮市場的力量,把寶貴的投資用於鼓勵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調動廣大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