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起業型社會”與“社會型企業”

http://www.CRNTT.com   2009-04-23 10:15:30  


 
  既有的企業體要轉換為“社會型企業”非常困難,因為股東意見很難協調。可以想見,“社會型企業”必定大多是新創事業。從政策的角度,推動“起業型社會”與“社會型企業”幾乎是一體兩面。政府應積極鼓勵創業,更該鼓勵“社會型企業”的創業,因為“社會型企業”提供原先商業體系無法滿足的服務,而且以保留盈餘再投資而非股東分紅為企業目標,有更強的動機去擴大雇用———有助於減輕失業。

  低利、免擔保的微型創業貸款,有如尤努斯在孟加拉設立的“窮人銀行”(在台灣可改稱“誠信創貸”),是“起業型社會”的催化劑,也是“社會型企業”的後盾。“行政院”“勞委會” 的微型創業貸款與“鳳凰計劃”,青輔會的青年創業貸款與“飛雁計劃”等,毫無疑問必須再擴大———擴大十倍都不為過,因為受惠者不夠多!

            中小企信保 要擴大規模

  用來擔保這些創業貸款的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也必須再增資至少數倍,提供全額擔保,簡化審核程序,讓銀行更快地貸出更多筆的創業貸款———這對失業者、創業者、銀行以及整體社會都有利益。最高決策者該去過問一下:這些立意甚佳的政策,到底成功件數與總額多少?主辦機關有沒有盡力?銀行有沒有配合?

  “經濟部”新提出的製造業投資五十萬元以上五年免稅,並沒有嘉惠非製造業與五十萬元以下的微型創業!沒有好的政策引導,民間微型創業會趨向於停留在非正式經濟的領域,也就是都不去登記立案,但這樣他們長期經營的意願就會降低,政府也抽不到他們的稅。

            推文創產業 社企當主力

  “經建會”與“文建會”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有許多項目應該朝“社會型企業”的方向來規劃。設立社會機制如大眾創投基金來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同時促進供給面及需求面———愈多人投資在文化創意產業,會引起愈多人去消費。文創產業不能靠少數資本家的投機冒險與政府的補助,要靠大眾參與帶動。

  在經濟谷底,該做的事情更多,也更要有長遠眼光,更應該以進步的社會價值做為政策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