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國不高興》:中國民族主義抬頭?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08:25:02 |
“我不知道風朝哪邊吹” 徐志摩詩裡這種迷惘的心緒,在這個春天有了新的對應物,它就是時下被輿論炒得火熱的《中國不高興》。 今年3月出版的這本新書,一問世就吸引了國外媒體的關注。美國《時代》周刊在3月20的報道中這樣定義:“這是繼1996年不滿西方尤其是美國對中國影響的一部民族主義暢銷作品。” 而打開這本被《時代》視為“《中國可以說不》續集”的《中國不高興》目錄,類似的觀點頗具“衝擊力”: 持劍經商:崛起大國的制勝之道 該由西方正視中國“不高興”了 中國對西方:“有條件地決裂” …… 這樣極具殺傷力的標簽式主題,迅即引發國內外從互聯網到傳統媒體的一輪激辯。 震動西方世界的“小平頭” 對於出身與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人來說,這樣的文章應該并不陌生。1996年,隨著一本名為《中國可以說不》的圖書的誕生,“說不”風靡國內,當時的青年學子幾乎人手一本。這是一本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多方面評述中美關系、中日關系和台灣問題的談話錄。 張小波等五位當年被季羨林稱為“小平頭”的青年作者,也成為了西方媒體眼中中國民族主義的“領軍人物”。在張小波的印象中,之所以寫《中國可以說不》,是在讀了日本出版的《日本可以說不》譯本後“受到刺激”的結果。“那年有個輿論調查的結果是,中國人最討厭的國家是美國,最向往的國家也是美國。我思考這是為什麼。這是寫書的契機。”張小波說。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