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中美戰略博弈將深度相持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00:15:11  


 
  這是拜登執政兩年面臨的首次“大考”。自2021年1月上台執政以來,拜登政府就面臨接踵不斷的內外危機事態:從新冠疫情持續肆虐造成的公共衛生危機,到“1.6”國會山騷亂引發的政治危機,再到最高法院推翻確立墮胎權的判例誘發的社會危機,直至阿富汗局勢變天和烏克蘭危機等重大外部事變帶來的對外政策危機,拜登的執政軌跡可謂一波多折、複雜崎嶇。起初,美民眾對拜登的精英型執政團隊抱有不少期待,希望其能夠帶領美國走出特朗普執政末期的混亂無序,讓國家“復歸正常”。但是,高度的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讓拜登政府的議程推進步履維艱,其精心設計的“重建美好未來”“中產階級外交”等施政願景很大程度上未能充分轉化為民眾的獲得感、安全感,也讓拜登在執政初期超過50%的民意支持率,滑落至目前的40%左右。在烏克蘭危機橫亘、國內經濟尚未完全擺脫通脹陰影的複雜形勢下,本次中選結果直接攸關拜登政府後續的執政效力。

  這是共和黨眼中制衡拜登政府和民主黨的重要關口。2020年總統大選和國會換屆後,共和黨雖在參眾兩院都不占優勢,但和民主黨的席位差距很小,依然能夠強力扮演反對黨的角色。一方面,以前任總統特朗普為代表,一大批共和黨人和保守派民眾支持“選舉欺詐論”,宣揚“2020年總統大選被民主黨竊取”。蒙茅斯大學2022年9月公布的民調顯示,仍有29%的受訪美公眾認為“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是選舉欺詐導致的”。此外,特朗普離任後不放棄政治活動,不斷渲染自己遭受的“選舉不公”,以此聚攏支持者,為重回政壇鋪路。在此背景下,拜登作為總統的政治合法性備受衝擊。另一方面,國會共和黨人全面阻擊拜登和民主黨的政策議程。針對能源轉型、氣候變化、警察執法、邊境移民、學校教育等一系列經濟社會議題,共和黨強烈反對拜登的自由派施政取向,對其重要立法議程大投反對票。在共和黨人看來,經濟通脹嚴重、邊境安全“失守”、阿富汗撤軍不力等諸多內外問題讓拜登政府在中選之前“更加脆弱”,必須利用中選對拜登和民主黨發動政治反攻,根本性扭轉當前對保守派不利的政治局面。

  這是美公眾對於國家發展前途和國際角色的一場公投。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經濟社會困境加劇,對過往的懷念、對當下的不滿和對未來的彷徨,在美國公共生活中交織呈現。2022年10月,《紐約時報》與錫耶納(Siena)學院的聯合民調結果顯示,超過60%的美登記選民認為“國家走在錯誤的道路”上。②然而,對於什麼是“正確的道路”,美國內卻缺乏戰略共識。自由派精英打出“重建美國”的旗號,希望通過更強的政府宏觀調控和部署大型社會工程來調和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所造成的嚴重不平等和次生社會矛盾。一些學者指出,拜登政府所推行的“重建美國”路線,與歷史上富蘭克林·羅斯福實施的“新政”和林登·約翰遜實施的“偉大社會”計劃一脈相承,還是側重從聯邦層面以統合性手段解決“大問題”。③然而,一貫奉行“小政府”理念且受到民粹浪潮顯著影響的保守派群體對民主黨及自由派的治國方案難以認同,他們反過來認為美國力量衰退的根源在於聯邦權力膨脹帶來的行政冗餘和精英腐敗,以及過分強調“文化多元”使得以白人新教倫理為底色的“美利堅核心價值”陷入危機。④進一步,雙方爭論還延伸到對外政策領域。自由派多主張維持“自由國際秩序”和多邊主義國際參與,讓美國繼續“領導世界”;但是,越來越多的保守派都認為美國應當戰略收縮,擺脫多邊主義和聯盟政治造成的“戰略負擔”。本次中選正值烏克蘭危機長期化複雜化,不少美民眾已對危機外溢產生的經濟負面效應深感不安,拜登的自由主義國際戰略也因之面臨重大拷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