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論壇:李奎泰論影響韓中關係的核心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2-03-28 00:06:51  


 
  過去韓國政府,考慮與中國的“戰略合作”以及雙方“權力非對稱關係”的現實而採取“扈從(bandwagoning)”多於“抗衡(balancing)”的對中國政策,以保持避險而想爭取支持,而且一直“全面關注和竭盡全力”。但是,雖然建交以來三十年的韓國和中國關係,已經非常明白呈現經濟社會關係的“夥伴合作”是成功的,但向“戰略合作”的“溢出效果”目前為止證明為非常有限,自然兩國之間建構主義所強調的“身份認同”或“文化認同”難以進一步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和韓國民間的交流和友好關係或互相認同的水平,可能遠比政府或政治當局層次的關係為高,這也是可以高興的事實。

  文在寅政府考慮“薩德問題”選擇的模糊“扈從”方式給予中國承諾“三不”,相反與美國的關係上施展比較明示的“抗衡”模式,到任期到尾,還是得不到中國或美國給予文在寅政府所期望的對“朝鮮問題”的“戰略合作”的結果,反倒帶來韓國國內的安全憂慮和“屈從而生出反中”的爭論,韓美關係和韓中關係都處於不太圓滿的情況。

  新當選總統的尹錫悅說重視“國格外交”、加強韓美同盟,加強與中國合作與相互尊重,但“要說明白”等,其意思,就是要認清前任文在寅政府在承諾韓中“權力非對稱關係”之下採取的“扈從”為基調的雙方關係框架問題的嚴重性,要回復“國格”,雖然不一定要選擇“抗衡關係”,但也不要毀損“國格”的“模糊”的“扈從”政策。新政府在與中國的友好交流為主流的“合作夥伴”關係路徑不會改變,但是,如果朝核導彈問題上目前的情況持續下去的話,尹錫悅政府在“戰略”議題上面,與中國表示“尊重”,但一些“抗衡”難免有可能,其中包括尹錫悅在競選期間表示的“毀損主權問題”的“三不”議題,也就是薩德、韓美日合作等議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