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美國介入台“大選”的歷史與規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5 00:05:40  


 
  實際上,從2020年“大選”來看,美國不僅不把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當作基本取向,反而縱容已經高度緊張的台海局勢繼續惡化,這應該是特朗普上任後美國台海政策的一個根本變化,更是美國對華政策調整的重要體現。在新的中美關係背景下,美方不再認為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更符合美國的利益,而有可能認為適度可控的不穩定更有助於美方對中國施加牽制,因而也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第三,美國對台灣“大選”的介入方式較為靈活。由於台灣在美台關係中的弱勢地位,使得美方可以對台灣予取予奪,但具體手法則因時因勢而異。有選前介入也有選後介入,有明確介入也有模糊介入,有正式介入也有非正式介入。迄今為止的絕大部分介入都是在“大選”前進行的,少數的選後介入案例基本上是為了安撫相關利益方、確保選後台灣政局和台海局勢的穩定。除了2004年“大選”後為防止藍綠陣營走向暴力衝突而進行斡旋外,2016年蔡英文當選後美方也曾派出多位現任和卸任官員,分別赴大陸和台灣進行斡旋,防止兩岸雙方發生“誤判”、引發危機。

  明確介入是指美方直接對特定候選人或選舉中的特定議題做出傾向性評價,模糊介入是指做出一些看似與選舉並不直接相關、實則能對選情產生微妙影響的言行。2008年“大選”前最後一天,包道格公開澄清馬英九的美國綠卡已經失效,就屬於典型的明確介入。2016年“大選”前美方表面上對先後訪美的蔡英文和朱立倫“一視同仁”、對馬英九計劃登陸太平島的刻意阻攔,則屬於模糊介入。

  正式介入是指美國官方做出一些意圖影響台灣選舉的言行,非正式介入是指身份特殊的非官方人士做出一些意圖影響台灣選舉的言行。1996年“大選”前以武力手段為其“護航”、2000年“大選”前由美國官方表態“不反對”陳水扁當選、2004年和2016年兩次“大選”後直接派高級官員赴兩岸斡旋,都屬於正式介入的範疇。由卸任的前涉台官員、與官方關係密切的智庫或學者公開發言或受訪,對即將到來的“大選”做出一些傾向性評論,則屬於非正式介入。事實上,非正式介入由於其隱蔽性好、彈性空間大,是美方最常使用的介入方式。

  此外,還可以從介入的領域進行分類,如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美方具體採用哪種介入手法或從哪個領域進行介入,主要依據其對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和台灣選情的主觀研判。不過,也確實存在一些很難界定其屬於哪種方式的情形。比如,美方公布對台軍售的時間點選擇、對台政策的重大調整、重要涉台立法等,就很難界定是對即將到來的“大選”的介入,還是從整體上支持台灣的舉措。另外,美國國會裡有一股不容忽視的親台勢力,他們對台灣當局的支持實際上是“全天候”的,他們的某些涉台提案或言行也並非祇在台灣“大選”期間才會出現。因此,對美國介入台灣“大選”的行為,我們還需要更加全面、更加細緻的觀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