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重磅專訪:李義虎談台灣政治新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20-02-11 00:03:38  


 
  “蝴蝶效應”和“灰犀牛效應”導致選舉結果

  中評社記者:此次選舉結果出來後,有輿論分析認為這是受到“鐘擺效應”和“骨牌效應”的影響,您對此有何看法?

  李義虎:由於諸種因素的複雜多元、交叉互動、叠加博弈,過去常常發生於關鍵時刻的“鐘擺效應”、“黑天鵝效應”、“骨牌效應”這次並未現身,相反,影響選舉的是“蝴蝶效應”、“灰犀牛效應”(其實香港問題也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講,儘管雙方激烈較量,手段使盡,但蔡勝韓敗更多是因為發生了這兩種效應。對於台灣選舉的複雜性,絕非有些人說的還有“鐘擺效應”,恰恰是“灰犀牛效應”、“蝴蝶效應”有明顯表現並導致了人們有些驚詫的結果。

  中評社記者:為什麼是“蝴蝶效應”和“灰犀牛效應”導致這場選舉結果?

  李義虎:“蝴蝶效應”的比喻最早是指亞馬遜河熱帶雨林的一只蝴蝶煽動翅膀,造成了遠在幾千公里之外的大風暴。後來借喻是指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卻可能給另一地方(甚至可能很遠)帶來巨大改變,乃至於產生無法阻擋的巨大連鎖反應。如,發生在台灣的陳同佳凶殺案導致了去年持續數月之久的香港“反修例”、“反送中”風波。又如,去年的豬肉價格上漲使副食品乃至整個食品價格接連上漲,進而引發了金融領域的一些問題。再如最近人們舉的例子,徐崢的《囧媽》受到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他不得不放棄院線,而這一舉措開中國電影業之先河,純屬意料之外。“灰犀牛效應”是指一些附近的恒在因素讓人們司空見慣、不受重視,但它卻可能在關鍵時刻造成意想之中、意料之外的大概率事件,就如灰犀牛慢吞吞地走在你身邊,但突然向你奔來讓你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蔡英文選情頗有後期躥升之勢,一些原本無關或足以避開的內外因素催生了“蝴蝶效應”和“灰犀牛效應”,對選情頗有意外功效。雖然蔡英文民進黨無法親自製造這些效應,但他們卻充分利用了其產生的迅即性影響,撿槍撿炮,借力使勁,有意造成有利於提升其選情的“抗中保台”同溫層,穩固了基本盤,吸引了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其中,這兩種效應所形成的同溫層,在青年世代那裡效果最彰,產生了更直接和更有效的影響,不僅促使台青追隨其話題,“自覺”接受其洗腦灌輸,而且在選舉心理、投票行為上受到誘導,他們幾乎一邊倒,九成票投給了蔡英文。這可以視為“蝴蝶效應”和“灰犀牛效應”的典型案例。

  本來,選舉初期,蔡英文的民調支持度並不很高,黨內初選還遇到賴清德的嚴峻挑戰,前景並不看好。但去年6月突然爆發的香港事件讓她不是撿到了槍,而是用黃光國教授的話講“簡直是撿到了炮”;由於“一只蝴蝶飛到她的身旁”,提供給她利用“蝴蝶效應”的現成武器,她更借此做足文章。在香港事件的發酵時刻,蔡英文大打“主權牌”、“安全牌”,強化“辣台妹”角色,放肆攻擊“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鼓吹“要選國民黨,明天是香港”。由於台港聯動性的提升,她巧用此製造新的話題,不斷販賣“芒果幹(亡國感)”,樹立其防衛“主權”、守護“民主”的形象。其“辣台妹”加小清新的形象,確實適合年輕人的口味,有較強的吸引力。而這一年來,蔡英文還動用執政資源,掌控媒體促其“全面綠化”,進行網軍操作;特別是借助現代社交軟件的廣泛傳播功能,推出高收視率的網紅(如雞排妹)視頻節目,通過造謠污蔑,歪曲事實等手法,攻擊抹黑對手,醜化大陸政府與社會。在污名大陸方面,蔡英文和綠媒可以說是用盡心思、不擇手段。在這方面他們選擇性地進行“爆料”,選取所謂新疆職業技能教培機構事件、北京昌平某村的基層個案等,先入為主地製造話題,編輯謊言故事,使其產生擴散變異效果,在台灣人心目中樹立大陸的負面形象。雖然這些事例本與台灣選舉並無直接關聯,甚至毫不搭界,但都成為蔡英文和綠媒攻擊的口實和素材。經過一年多反覆連貫的宣傳散播、話題誘導及刻意歪曲放大,在皮下注射原理的誤導下和青年群體“同儕效應”的推使下,讓台青對大陸的負面觀感不斷鞏固形成定見,從而將此移情到投票行為上。可以說,通過上述看似無關事例產生的“蝴蝶效應”,蔡英文成功培育起“抗中保台”的同溫層,對其選情十分有利。

  中評社記者:如果說外部因素造成了“蝴蝶效應”,那麼影響這次選舉的“灰犀牛”如何體現?“灰犀牛”又是如何被激活奔跑起來的?

  李義虎:“灰犀牛效應”在台灣內部就有。蔡英文們知道,利用這種效應對選情也大有好處。本來,台灣最大的“灰犀牛”是經濟社會問題叢生,是蔡英文的執政敗績,是兩岸大環境的惡化。假使蔡英文僅僅憑借自己的執政優勢、連任慣性,選前開出教育、醫療、養老等支票,加上攻扞對手“親中賣台”這種有效的抹紅戰術,在她自己那個“最大灰犀牛”劣勢面前,並不能保證她順利當選。但長期流行的民粹政治和作為島內主要矛盾的“統獨”矛盾,也是另一只“灰犀牛”。自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來,島內政治生態“綠大藍小”,認同層面的“台灣主體意識”濫觴,這些一直都是顯在的事實,形成了某種“反中抗中”的小氣候,給這只“灰犀牛”發作提供了適宜的土壤。特別是台青的認同已經發生質變,其“傾獨”取向影響下的政治選擇、包括選舉動作都一直成為大概率事件,“天然獨”只是一個表面說法。由於蔡英文和民進黨擅長於進行“台獨”理念和民粹主義的操弄,將藍綠對決與“統獨”矛盾密封打包是其拿手好戲,所以,蔡英文會毫不猶豫地鎖定選舉主軸是打“主權牌”,基本手法是激化藍綠對決,讓綠營支持者相信自己是“捍衛主權”、“抗中保台”的不二人選;這樣就足以使“綠大藍小”政治結構和台灣多數人的認同結構發酵出作用,激活另一只“灰犀牛”,使其奔跑起來。

  中評社記者:“蝴蝶效應”和“灰犀牛效應”是如何被塑造成選舉的民意?

  李義虎:值得注意的是,“蝴蝶效應”和“灰犀牛效應”能夠取得一定效果,對蔡英文選情有助力,也在於如下三點:一是在互聯網時代和新媒體時代,青年人都更多置身於網絡社會、而不是現實社會。在新技術條件下更容易產生類似於“皮下注射”的效果,從而更能直接受到“蝴蝶效應”與“灰犀牛效應”的影響,在特定條件下甚至會有倍增效果。二是青年群體中存在著一種其他年齡段沒有的“同儕效應”,大多數青年人有從眾心理。這種“同儕效應”和從眾心理容易加劇“蝴蝶效應”,從而形成青年群體中較為穩固的同溫層。“蝴蝶效應”較多地體現在青年族群一邊倒、外部因素刺激這樣兩個方面。三是需要有製造話題、設置議程的能力,甚至不排除訴諸造謠說謊等不端行為。民進黨、蔡英文本就擅長於製造話題、引導議題。在蔡韓對決中,蔡在鎖定“主權”選舉主軸後,即以“芒果幹”口號、“辣台妹”角色外加小清新形象,加之綠媒扭曲事實重構事實的操作,建構起了同溫層話題的邏輯鏈條,客觀上起了助選情、吸選票的作用。蔡英文民進黨心裡明白,製造或利用“蝴蝶效應”,更能擺脫奧步的壞形象,成本更低,效果卻更好,更能借力使勁。

  這場選舉給人印象較深的是,“蝴蝶效應”、“灰犀牛效應”在影響、誘導民意方面還是有一些顯著效果的,對之如何利用對選舉期間的民意塑造至關重要。應該看到,對這次選舉有較大影響和產生明顯效果的是“蝴蝶效應”、“灰犀牛效應”,不是“鐘擺效應”和“骨牌效應”,也沒有發生“黑天鵝效應”。有人在這次選後還用“鐘擺效應”形容、分析選舉結果,是很不準確的。在研究方法上,這仍然局限於傳統分析框架與方法,“鐘擺效應”、“黑天鵝效應”等屬於線性思維,而“蝴蝶效應”、“灰犀牛效應”則需研究者以立體思維、複合思維、聯動思維為主,分析框架肯定帶有後現代的特征。料想今後,用話題能力加新技術工具培育形成同溫層,將在各種類型的選舉中發揮更大作用,成為新型選舉戰術。這就取決於話題設置能力和技術支撐,是思想與技術的即時性結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