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中間選民 大選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9-09-25 00:07:25  


 
  2008年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大比分贏得“大選”,2009年地方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奪得多數席次,以及2010年五都行政首長的選舉,受到陳水扁執政期間的貪腐行為,以及挑釁兩岸關係,導致兩岸關係走到戰爭邊緣的影響。在這段歷史時期,民進黨的發展陷入低迷;2014年台灣地方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以大比分奪得多數席次,2016年“大選”中民進黨蔡英文高票當選,則是受到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施政成績不佳,兩岸關係快速發展讓台灣民眾感到壓力,最終爆發太陽花運動的影響;2018年的地方縣市長選舉,同樣是因為民進黨執政兩年,施政成績太差,以及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影響。

  台灣社會發展面臨的特定形勢產生了特定的選舉議題,整個選舉過程就是圍繞這些焦點議題展開,而焦點議題是影響中間選民投票行為的關鍵因素。

  二、中間選民投票行為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意義

  (一)台灣主體意識的上升使得“統獨”議題不再是選舉的焦點議題

  回顧台灣的選舉歷史,在1996年、2000年以及2004年的台灣領導人選舉中,“統獨”議題一直是選舉的焦點議題,“愛台灣”與“賣台灣”成為藍綠候選人競選攻擊的口號。在統獨意識形態的主導下,社會治理、經濟發展議題被參與競選的各黨派候選人忽視了,選民被迫在“統獨”議題上作選擇。隨著台灣社會的本土化與民主化轉型,台灣社會本土化日漸深入,台灣意識逐漸上升,台灣主體性基本確立。同時,2005年台灣經過修憲確立了“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辦法,推動台灣社會走向中間,極端的意識形態逐漸淡化。

  隨著台灣意識的逐漸上升,“統獨”議題不再是台灣社會選舉的焦點議題,台灣選民,特別是中間選民更關注社會治理、經濟成長議題。台灣社會發展議題已經成為影響中間選民投票行為的重要依據。相較於2005年以前的選舉,傳統藍綠基本支持力量的投票行為取決於國家認同與政治立場,導致台灣大選大多圍繞“統獨”議題進行競爭。在2005年以後的台灣選舉中,台灣選民更加關注的是社會發展、經濟成長議題。而台灣與大陸的關係衹是影響台灣社會發展與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是實現台灣社會發展的手段與方式。

  (二)台灣中間選民已經成為制約兩岸關係走向極端的重要力量

  台灣社會的發展正在成為台灣各項選舉的焦點議題,而兩岸關係,與趨統還是趨獨衹是實現台灣社會發展的方式與手段。中間選民對於國民黨執政或是民進黨執政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2008年國民黨高票當選後,馬英九接受九二共識,並且嚴格按照“一國兩區”定位兩岸關係,希望藉助大陸因素推動台灣社會發展。台灣沒有“獨立”的問題,中間選民關注的重點是防止台灣與大陸走得太近。“太陽花運動”的爆發就是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不適應,並導致2016年民進黨人蔡英文高票當選。民進黨執政後,沒有放棄“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試圖擺脫大陸因素尋求台灣社會的發展。民進黨執政沒有統一的問題,中間選民關注的重點是台灣經濟發展問題,也就是不要離大陸太遠。民進黨僅僅執政兩年,中間選民就用選票否定了民進黨的發展戰略,大幅擺向國民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