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中評論壇:東亞視野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8-12-24 00:22:46  


 
  總的來看,日本對中政策的基軸將從“制約”趨向“融和”,但期間如何緩解雙方的安全戰略博弈是為挑戰。對此,大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直言,歷史問題、領土紛爭等中、日間的矛盾確實未獲解決,但應效仿老一輩的做法,不使問題成為問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更指東亞之大,完全容得下中國與日本。換言之,在北京亦視中日關係改善為周邊外交所必要時,存在於中、日間的諸多懸案將掛起來。

  其實,不僅中、日接近,近期大陸對東盟、兩韓及印度外交亦頗有斬獲,此除有助於中、美“大國關係”外,亦可使北京騰出手來,處理“台灣問題”。相對於日中關係升溫,在日本5月“黃金周”,未見國會議員來台,此台日關係中不尋常現象,蔡英文政府恐無法輕忽。

  “台獨”寄希望於日本恐落空

  特朗普上台後,美、中貿易爭端升高,作為美中關係“壓艙石”的“一中政策”似乎成為特朗普向習近平叫價的籌碼。台獨支持者認為,特朗普改變國際政治的空氣,“一個中國”非牢不可破,台灣可藉美、中的經貿及安全利益矛盾,因勢利導,在“美日同盟”的力挺下,實現“獨立”的夙願。殊不知獨派對台獨的樂觀使台灣淪為美、中博弈下的棋子,可能在美、中貿易談判峰迴路轉時遭棄,亦或是美、中對立升高後,成為代罪羔羊。不論何種結局,台灣皆為輸家。

  其實,戰後兩岸的分治為國共內戰所致,與德國、越南及韓國的分裂為二戰之結果不同。因此,台灣的困局兩岸關係始為問題癥結。惟獨派始終相信可繞道國際,鬆動兩岸關係中“一中原則”。在“公投入聯”不得其門而入後,藉友台之日本舉辦2020年奧運的機會,推動“東奧台灣正名”公投,作為“台獨”的敲門磚。

  兩岸分治的“一個中國”之爭從50年代起,即從聯合國延燒到國際奧會,“東奧台灣正名”亦非體育而為政治,為“台獨”的政治表態。回顧歷史,1950年以來,台灣從未以台灣名義出賽,在60年代之羅馬奧運及墨西哥奧運奪牌的楊傳廣及紀政當時背的是中華民國國旗,制服上的隊徽依稀可見“China”字樣,因當年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即中華民國,更無蔣介石支持以“台灣”名義參賽之根據。

  歷史錯置不僅紀政,賴清德亦如是。賴清德在接受電視專訪中將當前中華民國的外交困境歸咎於蔣介石以“漢賊不兩立”為由退出聯合國,此或許不知1971年10月26日,美、日等22國提案將剝奪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次列為《聯合國憲章》第18條所謂之“重要問題”以55票對59票遭否決後,“阿爾巴尼亞提案”將通過,中華民國無奈在該案表決前,主動宣佈退出聯合國。

  在外交上,恪守“聯合國中心主義”之日本,聯合國決議亦成為後來據以承認北京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的重要因素之一,並制約其與台北方面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因此,賴清德將“東奧台灣正名”寄希望於日本民間的支持恐落空。日本在外交將不會撼動聯合國對中國代表權的決議,而在台灣主權歸屬上,日本至今仍持“無權置喙”的態度。“東奧台灣正名”公投無助於台灣外交困境突破,徒損台灣運動員的國際參賽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