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汪毅夫:貢生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9-07 00:32:51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作者 汪毅夫)有位台灣友人的祖上是貢生、是拔貢生,他希望我談談貢生的故事,說是“願聽其詳”。                           

  貢生是從在學生員(即今之在校學生)裡擇優選拔的。古早的“讀册囝仔”(讀書的孩子)經考試合格始得“入泮”即入學,成為在學生員(俗稱秀才)。在學生員又分廩生(享受夥食補貼的學生)、增生(增廣名額而招收的學生,相當於”擴招生”),廩生和增生都有定額,在定額外錄取(相當於“計劃外招生”)的學生叫附生。所以古早“諸生”的意思不是“各位學生”而是廩生、增生和附生“各類學生”。但是,“諸生”不包括私塾(“私立學校”或“民辦學校”)的學生顯失公平。貢生分拔貢、優貢、副貢、歲貢和恩貢凡“五貢”。在科舉仕宦之途,五貢屬“正途出身”(另有捐納而得的“例貢”不在此列)。五貢裡,拔貢初定每六年、後改為每十二年(逢酉年)選拔一次,當個拔貢,“難能可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講過“拔貢與狀元”的故事: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狀元黃軒是安徽休寧人,乙酉年上江學使梁瑤峰舉行拔貢考試時,黃軒“頭暈目昡,握筆一字不能下”,錯失了十二年一次的拔貢機會。可是,他後來中的可是狀元哩。                                      

  值此九月開學季,我告訴友人說:同孩子說說祖上是拔貢生、是優秀生,也說說若遇考試失利也要努力、終會取得最好成績的。我說了、他聽了,我們都滿心歡喜。海峽兩岸的師輩長輩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對孩子們心同此心。                                  

    2018年9月6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