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壯哉,穿越蒼茫古史的絲綢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7-04-26 00:09:45  


 
  公元七世紀的“萬國博覽會”,促進了中國和中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體現出中國古代王朝對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視。

  ●“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前往求之”

  伊斯蘭“聖訓”中有一句話,“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前往求之”。這句話在阿拉伯世界乃至西方諸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為了貫徹這一宗旨,唐武德年間(618—626年),先知穆罕默德門下四位大賢來唐傳教並學習中國的先進知識。大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三賢、四賢去世後,葬於泉州一座山上。相傳,三賢、四賢下葬後,這座山夜夜都有靈光發出,百姓認為這是兩位賢者顯靈,就將該山稱為靈山,他們的墓稱為聖墓,即西方聖人之墓。靈山聖墓深得伊斯蘭教徒尊崇,一旦遭遇艱難,人們就會來祭拜祈福,希望得到平安指引。鄭和第五次下西洋之前,特地來到靈山拜謁聖墓。靈山聖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跡,與麥地那的穆罕默德聖墓、納賈夫的阿里聖墓齊名,被譽為“世界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墓”。

  大量伊斯蘭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交流、學習、傳教,互通有無,為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唐朝安居樂業的波斯人

  公元6世紀起,許多波斯(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一帶)人由於戰火侵擾遷入中國,得到了唐朝政府的善待。蘇諒是唐懿宗鹹通年間定居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的波斯人,和他的妻子都是祆教徒(祆教:古波斯國教)。他加入了中國軍隊,後來成為唐朝禁衛軍的一名武官,擔負保衛京師的重任。蘇諒家族數代人都在軍中任職。他們的墓志都是以漢文和古波斯文撰刻。李素則是在唐朝做官的波斯人,景教徒(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唐朝傳入中國時譯作景教),曾在司天台(天文機構)任職,主持翻譯過很多天文學經典。他有六個兒子,都在長安工作,有的甚至成為負責祭祀、禮儀的官員。在長安,居住著很多像蘇諒和李素這樣的外國人,比如也在軍中任職的景教徒米繼芬及其子孫等。他們不僅能夠從事各種職業,建功立業,還可以繼續使用本國文字、歷法,信仰原有宗教並建立寺廟,因此唐朝長安地區設有祆教祠、景教寺廟與摩尼教寺廟(摩尼教:古波斯教派)。

  蘇諒和李素是當時生活在唐朝的普通外國人的縮影,他們不僅成功融入了漢文化,而且原有宗教、習俗、語言終身受到尊重和保護,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並舉、兼收並蓄。

  (魯耀摘編自郭業洲主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重要政黨概覽》)來源:北京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