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從“時代力量”發展看台灣思潮

http://www.CRNTT.com   2017-03-05 00:14:25  


 
  在佈建基層組織的同時,“時代力量”以多種手段開展政黨品牌行銷,持續加強對青年群體的經營力度。11月舉辦了第一屆“挑戰‘時代力量’杯”大學生辯論賽,黨內三名核心人物黃國昌、徐永明、林昶佐借機向大學生宣揚“‘時代力量’的大門永遠敞開,歡迎有志一同的朋友”,凸顯“‘時代力量’相當重視和年輕世代的聯結”,鼓動學生們“不要流於辯論的形式,要為實踐理念做準備”。①

  (二)以差異化路線建立本土激進政黨形象

  “時代力量”在成立初期被視為民進黨的“側翼團體”,但從其近一年來的表現看,它並不僅僅滿足於做民進黨的附庸黨,而是要利用台灣社會本土意識與民粹情緒抬頭的氛圍,建立自身的意識形態陣地與基本盤群體。民進黨為求執政,以“維持現狀”路線爭取中間選民,而“時代力量”則反其道而行,在政治光譜上更靠右,訴諸比民進黨更獨、更綠、更激進、更民粹、更本土的路線。“時代力量”的策略雖讓一部分中間選民望而卻步,但其支持群體卻往往是“音量”更高、行動能力更強的人群,也因此在意識形態領域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總召徐永明表示,“‘時代力量’是較為年輕的政黨,在許多議題上會更加純粹、堅持”,會與“逐漸偏向中間的民進黨有所區別”。在本屆“立法院”會期開始後,“時代力量”對民進黨延緩推動“公民投票法”、“集會遊行法”表示不滿,稱將與公民團體會商後再決定下一步驟。而在更為敏感的“修憲”議題上,“時代力量”也不顧蔡英文當局上台後不願碰觸敏感議題的現實考慮,呼籲蔡英文“召開‘修憲’委員會,落實由下至上的全民參與模式”,對民進黨形成強大壓力。黨主席黃國昌還在美國公開呼籲,“台灣應有一個自下而上的憲政改革討論,以跨出建立正常‘國家’的重要一步。”

  (三)消費民進黨增加自身政治資本

  “黨派利益高於革命情誼”,這是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之間關係發生微妙變化的現實原因。“時代力量”為儘快發展壯大,在選後處理與民進黨關係上,更多從現實利益出發,通過凸顯與民進黨的不同,展現堅持理念、捍衛民生的形象。甚至不顧及與民進黨曾經的“戰略同盟”、“提攜之恩”,刻意消費民進黨來增加本黨的政治資本,這也讓雙方關係產生了裂痕。民進黨內也不斷發出“黨的最大競爭者不是國民黨,而是‘時代力量’”的警告。一是在“一例一休”等勞工權益問題上,與民進黨進行“政策飆車”,凸顯比執政黨更加照顧勞工利益,批評民進黨做法不符合程式正義,呼籲勞工認清“誰挺砍假,誰挺勞工”。二是在島內民眾較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上,指責民進黨從執政利益出發,對日本福島等核災害地區食品輸台把關不嚴,舉辦公聽會過於草率,宣稱“‘時代力量’嚴格把關的立場,絕對不會改變”。②三是在“立法院”議事過程中,與民進黨扞格不斷。“時代力量”與民進黨大佬柯建銘延續“立委”選舉中的恩怨,繼續相互攻訐,當選後又指控“立法院長”蘇嘉全、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與國民黨密室協商,背棄“國會”改革理念。在民進黨譴責抗議學生突襲柯建銘辦公室時,“時代力量”又背後拆台,肯定學生行動有合理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