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邵唯晏語中評:大陸90後勝出 臺灣勿排斥

http://www.CRNTT.com   2016-12-26 00:07:22  


邵唯晏與他過去建築設計得獎的獎狀。(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2月26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台灣青年建築設計師邵唯晏今年以北京“MIBA釀酒大師藝術館”、西安“賈平凹博物館”勇奪2016英國國際倫敦設計大獎(London International Awards)公共空間類金、銀兩大項獎。邵唯晏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認為,台灣年輕人不要排斥大陸,應該實際去看看、多多了解。

  邵唯晏,1981年生,台灣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博士候選人,任教於中原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受邀在杭州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清華大學擔任客座。他也是“中華民國”(CSID)室內設計協會秘書長、竹工凡木設計有限公司台北總部主持人,父親是中國國民黨前黨史館主任邵銘煌。

  邵唯晏對中評社表示,博士班畢業後原想“克紹箕裘”擔任教職,因為代表台灣獲選參與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主持的海外實習計劃(Ando Program)讓他改變想法。這實習計劃是在10個國家各自選出1位專業青年,由安藤忠雄親自教學,其中有1位大陸青年也跟他一同實習幾個月。從此打開他的國際視野,也開始接觸大陸,覺得實務經驗累積論述的模式蠻好的,所以決定往業界發展。
 
  他表示,建築設計界普遍不談政治,台灣年輕人其實不需要排斥兩岸關係,好好認識、了解大陸、務實生活才是上策。很多台灣年輕人受教育影響,真正“落地”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他進一步分析,1950、60年代去大陸的台灣專業人才,文化素養、專業經驗都很豐富,廣受大陸尊重;1970年代兩岸差距開始縮短,80年代兩岸幾乎無差別,90年代後台灣學生其實已經輸給大陸學生了,大陸很多90年代年輕人都在開公司,從談吐、理念、實際操作做法,感覺兩岸年輕人差別很大。

  邵唯晏對中評社表示,目前台灣以1970、80後的青年比較願意去大陸發展,一方面是受早去的人的影響,二方面是台灣近年來景氣真的很差,不得不往外發展,大陸地方近,語言、文化都相同,如果去日本、韓國實在很難發展。

  他指出,大陸提供台灣年輕人很多創業優惠,如果真要去大陸創業,用台灣的思維去設計沒問題,可是設計以外的事情全是問題,所以別用台灣的思維看大陸,最好住段時間深入了解、接“地氣”,否則就算創了業,也因為沒人介紹,很難有案子可接、可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