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董洋洋:兩岸青年交流應側耳傾聽

http://www.CRNTT.com   2016-11-01 00:13:25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碩士研究生董洋洋(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10月22日在廈門大學共同舉辦第二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主題為“兩岸和平與青年機遇”。論壇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碩士研究生董洋洋表示,很多台灣民眾由於接收了許多大陸負面的消息,有時有一種精神優越感。她指出,兩岸有很多互相接觸互相了解的機會,但事實上彼此仍抱有巨大的誤解。她認為,蔡英文執政後兩岸形勢的變化,不應成為阻礙兩岸青年間交流的絆腳石。她建議借助網絡平台推動兩岸青年真誠交流,鼓勵兩岸青年協同創業。

  歷史創傷在隱匿中發酵 兩岸間誤解被現實潰散

  董洋洋首先從個人經歷出發,談了她對台灣社會的直觀認識。她認為,青年是風景中最絢麗的存在,“兩岸交流的畫卷要靠我們來塗抹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回憶起了在台交流的美好經歷,她發現台灣的平凡人十分熱情,人與人之間那親切而微妙的聯繫給她帶來了別樣的體驗。

  她分享了在高雄參觀紀念“二二八”事件展覽時的場景,“無辜民眾屍體橫陳和現場那混亂殺戮的慘象,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她表示,時間這巨大的車輪轟隆隆向前駛去,歷史事件看起來也許塵埃落定,但所有在歷史漩渦中掙扎過甚至溺亡的人們作為見證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種代價所帶來的創傷非但不會被時間治愈,反而會在時間裡發酵,以某一些更為隱匿的姿態出現”。

  “在我一點一點試圖更加了解台灣、理解台灣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台灣同胞由於接收了許多大陸負面的消息,有時有一種精神優越感,但在現實裡卻不免潰敗”。她介紹,她常常被人問及“你們那有什麼什麼嗎”,“你們那也能怎樣怎樣嗎”的問題,她訝異於在網絡通訊如此發達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僅憑想象來認知這個世界。她指出,崇尚“自由”與“文明”的台灣地區,卻帶著最為封閉的眼光來審視大陸。董洋洋認為,兩岸有很多互相接觸互相了解的機會,“但事實上,我們對彼此仍抱有巨大的誤解。也許在交往的最初,那些在心裡生根的誤解就抹去了去欣賞,去親切對方的可能”。

  她說,台灣學生先前對大陸學生有一種刻板印象,但經過接觸,發現大陸的年輕人現在處在社會變革的歷史關鍵節點上,身上背負著更多的歷史責任,他們中的很多人也積極地投身在社會的變革中。她認為,青年之間的交流與發展本身就是兩岸關係的交流與發展,青年之間的信任與理解也意味著兩岸人民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