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賈康:今年年內或明年前期經濟態勢或階段性探底

http://www.CRNTT.com   2016-08-27 07:26:44  


不排除在今年年內或者明年前期,出現中國宏觀經濟態勢的階段性探底。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關注經濟發展大的態勢,當然要注意它是在十八大之後中央一系列大政方針逐漸清晰化的背景下展開的:三中全會以頂層規劃部署了全面改革,四中全會推進到全面依法治國,五中全會提出了系統化的發展新理念,這裡面有這樣一些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強調“現代國家治理”“現代市場體系”和“現代財政制度”,這些在三中全會已經明朗化之後,進一步推進到四中全會全面依法治國,其實是解決現代治理概念下“現代政治文明”制度建設的一個全面覆蓋框架,進而到五中全會有了系統化的創新發展為第一動力,帶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最後落到歸宿的共享發展的“現代發展理念”的全套認識。

  “L”型的新階段

  中國經濟周刊發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文章表示,對近些年把基本的經濟指標做一個直觀的考察,會關注到中國經濟出現了階段轉換,年度龍頭指標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表現是一降再降,必須在認識、適應這個新常態的過程中,還要引領它。2016年的一二季度報出來的經濟增速是在7%以下運行的6.7%,而今年官方提出的目標區間是6.5%~7.0%,最近一段時間,經濟下行過程中卻出現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揚的一些壓力,權威人士的說法是我們在判斷上既不認為現在是通脹,同時也不能光看PPI認為是通縮,還要繼續觀察。

  實際上,研究者一般更多地認為主要的壓力是在通縮方面,但是中國現在的矛盾凸顯就是這樣,已經把我們實際要掌握的彈性空間收得很窄了,稍微有點前段時間CPI上漲的壓力,我們就已經看到了管理部門不安:一方面經濟在繼續下行,另一方面我們這個區間原來認為不成為壓力的上限,動不動也可能帶來壓力的表現。再往下,當然要說到政府的感受是財政收入一落千丈,今年的目標是只提了5.8%的收入增長目標,已經明顯低於GDP年度目標區間的量值。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希望之所在,是要在“新”已明朗而“常”未實現的情況下,盡快去實現“常”的境界。這個“常”,就是必須通過三個期叠加的所謂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一定要加上改革在深水區攻堅克難的推進期而成功地引領新常態,使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必然出現的增長速度向下的調整,落到一個階段性探底之後盡快企穩的質量升級版的中高速增長平台上。

  權威人士所說的“L”型,需要這樣來理解:我們不可能再是一個速度下落以後經過一段時間又回去的“U”型,更不可能是剛下來馬上又反彈的“V”型。這個“L”型是說下來以後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這個速度不可能再回到高速,必然是調到一個新的較低的台階上,但是它不能一低再低,它要拐彎,拐過這個彎就表示我們出現了階段性探底而有可能對接的企穩,企穩以後即拐過這個彎再以後的表現應該是讓它盡量拉長,拉得越長越好,關鍵是它要有升級版的特征,要通過結構優化,支撐我們的質量提升。實際上,就是在質量提升的支撐之下,實現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可持續性發展的越長越好的中高速增長平台,就是需要落在這個“常”的狀態上。

  中國經濟的幾個好苗頭

  文章指出,目前,中央特別強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性方針是在引領新常態過程中,在大政方針下抓矛盾主要方面,而且是全局和長遠的布局。所謂全局就是它不是簡單只看某一些點,整個配套裡必須要以制度供給為龍頭帶出整個供給體系各種要素的結構優化和質量升級版的狀態。所謂長期,就是它顯然要從現在的努力對接到怎麼實現全面小康,以及過後還要有後勁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這樣一個從短期到中長期的考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導之下我們的攻堅克難需要有在發展態勢方面做好綜合的掌握。

  發展態勢方面,現在首先要明確,不確定性仍然是很明顯的。今年二季度報出來的6.7%比一般市場預期要稍好一點,連續兩個季度6.7%是很有意思的,在發展態勢上已經看得出來它有點階段性探底的味道了,但是到底三四季度如何,我想現在所有研究者,誰也不敢拍胸脯說有非常確定的把握。要承認現在和風險相關聯的不安全感,仍然是彌漫在市場中間的,地方政府和企業他們傳送的很多信息仍然是“困難”,兩會上總理也直言不諱地說要“共克時艱”。但是同時,我們要理性地清醒地看到市場預期的一些向好的苗頭確實出現了,雖然還十分脆弱。

  作為研究者,現在學者們並沒有這樣的能力來通過一套非常嚴謹的數量模型和實際數據的模擬演算給出非常清晰的短中期預測,但是經濟預測一定是要做的。作為多年研究宏觀經濟的研究者,想談一個謹慎樂觀的看法:如果說在現在一二季度6.7%的增速情況之下,如果從好的苗頭來看,可以舉出什麼擺事實式的具體現象,使我們期待不太遠的將來出現階段性探底。

  這些好的苗頭,首先要提到“穩增長”措施下,多年努力之後,去年下半年又有有關部門一系列的“項目包”的安排,在中國體制之下通過審批給出這些成規模的項目包,合乎邏輯地引出了後面與一些有效投資機制的對接,比如很多的公共工程、基礎設施和產業園區連片開發,是和PPP機制結合在一起的——對於PPP,雖然社會上還有很多風涼話,但是它以陽光化流程使規範化程度提高以後,政府、企業、專業機構合作在一起,“1+1+1>3”的績效提升機制不可否定,它是更接近於有效投資概念的具體投資形式。

  在網上已經可以搜到一個大數據時代的現在還可繼續觀察的“挖掘機指數”,已經表明現在整個統一市場內施工機械的訂單數、交貨數和入場施工數全面飄紅,它顯然是這些項目所跟出來的回應,而再往後,又合乎邏輯地看到鋼鐵業喊了很長時間困難之後,今年年初一些鋼材產品的價位不再下降,而是企穩甚至還有一些回升雖然還在波動。就是說這個苗頭合乎邏輯,合乎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現實。

  可佐證的,還有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的表現,官方的PMI已經連續幾個月站在榮枯分界線上面一點,雖然還在波動,但是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用電量、房地產業,總體來說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向好苗頭和亮點。我們的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雖然還在下降,但是在經歷51個月的下降之後,它現在降幅在收窄,而CPI在上揚,這些跟經濟景氣顯然有關。而且我們可以觀察到,居民的消費仍然是相對強勁的,從種種指標來看,可能有一些單獨看待的“特定”式問題,但綜合分析來說,也不足以像有些境外的觀察機構所說的那麼嚴重。比如不應只注意到方便面的消費在下降,就認為中國藍領工人的境況在變壞,其實不是,恰恰相反,中國這幾年經濟下行過程中低端的粗工、壯工、農民工,包括家政服務的保姆,他們在市場中的要價能力是在提高的,工資水平是在上升的,而且他們工資水平的上升超過了平均工資的上升幅度。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