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走出去的創新路徑與推進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15-07-18 07:49:20  


中國經濟“走出去”主要是為了保障中國的發展利益。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中國在對外關係中需要什麼?十八大報告對此分析得非常清晰,即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而中國經濟“走出去”主要是為了保障中國的發展利益。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文章表示,對外而言,中國的發展利益表現在哪些方面?第一是資源能源;第二是市場;第三是技術;第四是金融合作和金融安全,也涉及人民幣國際化和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等;第五是使國際規則及國際秩序,特別是與經濟有關的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盡可能中性化——國際經濟、貿易、金融體系是發達國家主導制定的,這個體系更有利於它們的發展。這五個方面都是為了保障中國的發展利益,是中國經濟“走出去”的宏觀目標。

  中國企業為什麼要“走出去”?

  文章稱,企業為什麼要“走出去”?中國一些研究咨詢機構對此進行了問卷和面對面調查。

  在政府層面上有如下四個原因。第一是為了保證能源和資源安全,很多資金都投資在能源、資源領域。第二是外匯儲備多元化,中國外匯儲備多,且大量集中在美元。金融危機爆發後,很多國內經濟學家都在討論外匯儲備如何實現多元化,以分散風險,同時也涉及中國海外資產收益率偏低的問題。第三是產能合作,主要是為了尋求比較優勢,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一直在上升,紡織業已經開始向柬埔寨等國轉移。第四是提升技術水平和獲取技術溢出。

  從企業或企業家層面看有如下五個原因:一是對財產權利和契約權利的保障。企業對財產安全和契約執行常表現出擔心,比如法院判決後,可能還是難以盡快獲得賠償。二是國內的市場交易成本過高,存在進入壁壘。從市場占有率的角度來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尋求規模經濟和提高市場占有率,華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三是就業。大型國有企業,比如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算上職工及家屬有上百萬人口,職工及其子女就業都是這些企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而國內的市場已經基本飽和,所以只能“走出去”。四是機會。比如金融危機後,南非標準銀行遭遇危機,工商銀行就有機會投資,成為南非標準銀行最大的股東。五是人民幣升值。

  如何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文章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幫助企業“走出去”。

  首先是政府推進策略,主要在於經濟外交。經濟外交包括自貿區談判和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國正在進行幾個自貿區的談判,中韓自貿區談判已經全部完成,接下來我們希望中日韓自貿區能夠取得較大的進展。當然,中美雙邊投資協定是最近幾年經濟外交最重要的談判。我們最近也在考慮在其他範圍內推進這方面的合作,“一帶一路”也包括經濟制度一體化問題。

  另外,政府的政策引導也很重要。中巴經濟走廊帶來了460億美元的大單,此外還有其它政府間協議,特別想提的是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在這個綱要裡,中德之間的合作幾乎涉及了所有領域,這也為中國和德國乃至歐洲搭建了企業合作的重要橋梁。

  產業界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向企業提供指導,幫助企業結盟,以及協調企業間的關係。中國有很多行業協會,但它們還沒有發揮出引導、協調、助推的功能。日本的行業協會對企業“走出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融機構包括政策銀行和民間銀行。政策銀行主要是國家開發銀行以及新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商業銀行也在摸索如何更好地向“走出去”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研究機構是重要的支持力量。中國社科院的定位之一是智庫,我們與國企和民營企業都有接觸,向它們提供研究成果和政策咨詢,它們對我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半官方的政策實施機構也是支持力量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可以將貿促會以及政策性銀行理解為半官方機構,但是中國缺少JETRO這樣提供信息、融資及技術支持的機構,日本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我們關注。

  此外還有服務於“走出去”企業的市場化機構。中國缺少提供本地化咨詢服務的市場化機構,但是我們想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