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崔敏:周永康案的反思與建言 | |
http://www.CRNTT.com 2015-03-12 11:44:55 |
一、周永康主管政法10年,中國法治建設是前進還是倒退 這是極具爭議的一個話題,人們的評價截然相反。必須以充分說理的方式正面回應。 應當肯定,自從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方略,十六大、十七大一再強調“推進司法改革,保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過去的10多年,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不小進步。但是,對於這些進步不可估計過高。事實上,法治建設遇到很大阻力,舉步維艱,總是在進進退退間曲折前行。下面,從幾個側面做一點分析: (一)思想作風潰散,大轟大嗡導致虛報浮誇成風 周永康擔任公安部部長伊始,發布了“5條禁令”,當時確實產生了相當大的震懾作用,但其最大的功效是樹起了周永康的權威。隨後,連續開展的“大討論”“大練兵”“大接訪”等活動,浮誇和吹噓的成分較多,對於提高實戰能力作用有限。例如,“大討論”主要是學習周永康的“重要講話”;“大練兵”多是應付檢閱的隊列操練;“大接訪”更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一面宣傳“大接訪”,宣稱“人人受到局長接待,件件得到妥善處理”,一面又鼓吹“零上訪”。實際的情況是,在局長接訪日,事先把難纏的上訪戶控制起來不許他們“攪局”,媒體只報道光鮮的一面,使“大接訪”成了掩蓋矛盾的表演秀。 在周永康主政時期,出台了許多不符合客觀規律的硬性指標,作為考核幹警的依據,尤其是不顧客觀條件盲目追求破案率,要求“命案必破”,導致有些地方為“達標”而造假或瞞報,造成不少隱案、黑案。法院系統則是盲目追求調解率、結案率和息訴率,要求做到“原被告雙方都滿意”。推行諸如此類違背訴訟規律的做法,帶壞了隊伍,以致許多地方說假話成風,瞞上欺下,報喜不報憂成為常態。不少地方申報的英模事跡,摻雜很多水分,甚至樹起了一些假英模和偽標兵,例如,王立軍原本就是一個最善於吹噓和造假的小霸王,卻對其大肆吹捧、不斷貼金,不許有任何批評,以致縱容王立軍長期作虐,最後釀成“大英雄”叛逃。王立軍的鬧劇頗具有典型性,足以說明周永康主政期間幹警隊伍的潰散達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