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北三省如何走出經濟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5-01-06 09:18:12  


  中評社北京1月6日訊/日前,英國《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文章稱,黑龍江、吉林和遼寧2014年前三個季度GDP增速在中國31省市中位居最後五位,其6%的增速較全國水平落後1.4個百分點。更糟的是,10月東三省工業產出同比僅增長0.5%,遠低於全國7.7%的平均水平。文章還指出,2013年投資占到東北GDP的65%,幾乎較十年前翻番。

  中國網刊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文章表示, 東北三省曾經是中國的能源、重工業和農業基地,而今年卻集體成為中國經濟的“差等生”,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東北的困局形成的原因

  文章分析,歷史上,東北三省的經濟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成就,也是中國新工業發展的搖籃,即使在前幾年,也有過“振興十年”的高速發展,目前面臨的這種經濟困局是內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緩慢。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已經進入了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恢復仍然比較緩慢,造成危機的根源也沒有消除。美國的經濟仍然失衡,實體經濟沒有實質發展;日本經濟在第一季度取得強勁增長後,連續兩個季度萎縮,離進入衰退也不遙遠;尤其是俄羅斯,在受到西方國家制裁後,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也極大影響了與俄羅斯經濟往來密切的東北三省。

  從國內看,中國的經濟也進入了 “新常態”,從本質上講,中國經濟將告別以往粗放型的高速發展,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性的中高速發展階段。而在“新常態”下,也恰逢所謂的“三期叠加”,即增長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政策刺激的消化期,在這種內外環境都不是很有利的情況下,東北三省發展面臨一些困難是難免的。

  其次,農業發展面臨困難。長期以來,東北三省作為中國的大糧倉,但是土地透支嚴重,東北地區長期過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土質下降。農田基礎設施比較落後,農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差。今年秋季東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遼寧省近1/3作物受災或面臨絕收,吉林農安、公主嶺等10個產糧大縣也發生大旱,部分地塊絕收。而黑龍江省也多次發生洪澇災害,頻發的自然災害對東北的糧食生產造成嚴重損失。

  而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國內國外糧食價格出現倒掛現象,國際低價糧對中國的糧食價格造成很大衝擊,糧食高價難以長期維持,地方存儲壓力增大。農業在東北三省中占據重要地位,可以說,農業發展遇到困難也極大的影響了目前的經濟發展。

  第三,工業發展缺乏活力。在計劃經濟時代,東北地區曾經是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受前蘇聯計劃體制的影響比較深,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同時私營經濟也不發達,國企的管理相對僵化,缺乏創新動力。這種狀況也造成了東北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由於缺乏人才,反過來又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同時一些資源型城市也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比如遼寧阜新和黑龍江大慶,但是這些城市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難,造成城市發展動力不足。

  最後,東北的地理區位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國的版圖中,東北相對比較獨立,與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甚至環渤海地區的交通並不方便;在周邊相鄰國家中,俄羅斯和蒙古都是地廣人稀的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而朝鮮半島至今局勢不穩定,這些都影響著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