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絲綢之路”與中國的“時代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4-06-10 09:24:30  


 
開放和包容型文化的魅力

  這裡要強調的一點就是,通過朝貢體系和絲綢之路,中國形成了一個自然的區域國際秩序。中國是大國,這是一個事實,不管人們喜歡與否。如何組織區域國際關係?這裡體現了中國的和平文化精神。中國只有在北方少數民族征服中國,並且自己變成這些少數民族的“殖民地”之後,才出現擴張政策。應當強調的是,這些殖民者最終被中國文化所“殖民”,不僅接受了中華文化,而且成為中華文化的內在一部分,這是中國開放和包容型文化的魅力所在。

  這裡所說的自然區域國際關係秩序,區別於人為的、通過國家力量尤其是武力來組織的國際關係秩序。無論是帝國時代的國際關係,還是帝國解體之後所形成的基於民族國家之上的近現代國際關係,都是基於暴力之上的。大英帝國、蘇聯、美國在確立以自身為中心的區域國際關係時,往往用武力開路,武力也是這個秩序的基礎。中國所確立的這個自然區域國家秩序體系,是在西方基於民族國家之上的國際體系產生之後才解體的。

  作為大國的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有計劃地去打造以自己為中心的國際關係。中國的國際關係的形成,是中國和周邊國家根據互相需要而打交道、互動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秩序。中國所考量的只是如何治理這個自然形成的秩序。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可以說始終是“韜光養晦”,外交的核心始終是貿易,很少用得上國家武力和征服。朝貢體系的核心是貿易,絲綢之路的核心也是貿易;或者說,中國國際關係的核心是經濟貿易。而經濟貿易,用今天的話說,是一種雙贏和互惠的關係。

  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延續傳統的絲綢之路精神,來建設現代化版本的絲綢之路。這裡既要考慮到理想,更需要現實主義精神。在今天建設絲綢之路過程中,中國面臨較之先人更嚴峻的挑戰。傳統上,中國是亞洲強國,因此沒有必要通過國家和政府的努力來建設絲綢之路,而是可以通過自下而上的貿易行為來進行。但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已經大不相同。近代以來西方強國一直主宰世界,也主宰著中國的周邊國家。自近代衰落之後,中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今天人們所看到的諸多問題,都是西方強權犧牲中國地緣政治利益的結局。

  在改革開放之後30多年的今天,中國逐漸成為強國。中國今天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既要求中國“走出去”,在國際舞台上追求國家利益,同時也要求中國必須承擔起作為大國的國際責任。無論是“走出去”和承擔國際責任,都不是簡單的事情,中國面臨無窮的挑戰。要實現絲綢之路的精神,就需要分析中國周邊所面臨的挑戰,要理解建設現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建設絲綢之路要做些什麼、怎麼做等等問題。對中國來說,應當放棄大國地位從天而降的幻想,應當意識到大國地位需要數代人的努力和打拼。絲綢之路或許可以成為中國全面走向世界的開端,也是中國通往大國之路必須通過的一個重要“考試”。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06月10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