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經濟內生動力在新約束中增強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08:45:05 |
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李海輝文章表示,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已經在世界處於第二位,並於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和出口這兩架經濟增長的馬車,其增長空間受到諸多挑戰的限制,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回調到中高速增長已是大勢所趨。 一是承接製造業傳統的低工資優勢弱化,科技水平提高迫在眉睫。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的數據,2000-2011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大幅增長近四倍,單位小時勞動成本由2000年的0.6美元增加至20l1年的2.9美元。與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勞動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轉變為偏高,相當於泰國的1.5倍、菲律賓的2.5倍、印尼的3.5倍。勞動力價格比較優勢弱化,使作為中國主導產業的一般加工製造業向綜合成本低的內陸地區或周邊國家轉移。 時至今日,這一勢頭更為明顯,如重慶、安徽等地的許多產業是從東部沿海地區轉移過來。耐克等國際品牌逐步把製造工廠更多遷至越南等國。美國寇茲(Coach)公司宣布今後五年中國工廠的訂單份額將由85%降至45%,日本無印良品(MUJI)公司計劃三年內把中國合作工廠從229家減至86家。 根據經濟起飛理論,度過承接——學習階段的經濟發展需要科技創新部門的主導推動,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已經迫在眉睫。 二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到極限,轉變發展方式勢在必行。經過幾十年的粗放式發展,中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保持較高的增長,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 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惡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嚴重;大規模礦產資源開採造成土地沉陷,水位下降,植被破壞,近年來全國出現大範圍、幾乎全覆蓋的霧霾天氣,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 同時,雖然中國資源總量雖然比較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低,水資源、耕地人均擁有量僅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43%,石油、天然氣人均儲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 在這種情況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業已走到盡頭,要求中國經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出一條長期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