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崛起的外部挑戰和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0:59:27  


 
  三是全球對中國的期待高了,“中國責任論”來了。之前盛行的是“中國威脅論”,與之相伴隨的還有“中國崩潰論”和“中國機遇論”。第二種是“中國機遇論”,就是基本上認定中國的崛起對大家非常好,代表人物是蘭普頓。當然這兩種觀點一直比較邊緣化。

  近年,“中國責任論”開始上升。“責任論”認為力量意味著責任,國際事件中中國要選擇站隊和立場,在這方面中國還沒有完全適應。之前中國以“希望各方保持克制,以談判解決問題”這類很虛的表態即可。具體怎麼談判,怎麼讓步,與中國無關。但現在看,僅僅表態是不夠的,很多時候要提出解決方案的“中國版”。

  四是中國的海外利益迅速擴展,但中國保護海外利益的力量卻不夠,兩者不匹配。現在中國人財物都出去了。台港澳3000萬人口不算。標準的華人華僑至少有6000萬人,要不要保護?2013年,中國出境游的總人數已經突破9300萬,有200萬孩子在國外讀書求學,有500萬海外務工的工人和海員,每年文化交流、商務、公務出差的中國人還有近千萬,這些都是硬數字。這是“人”的問題。

  再看“財與物”的問題。中國有外管局管理的3.8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另外據央行的數據,中國對外投資累計已經達到1.5萬億美元,還有一些商人在海外的資產。如此龐大的資產,保護不易。近年來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得很清楚,除非不出事,一出事往往都是大事。而中國對這些海外利益的保護力量是不足的。比如中國提供領事保護的人員只有600多人,大概一個人服務20多萬人,日本是一個人服務1.3萬人,美國是一個人服務5000多人。中國沒有遠洋海軍、戰略空軍、軍事盟友、海外基地等。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而且這個挑戰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快速發展日益凸顯。

  五是虛擬空間的挑戰。斯諾登事件告訴我們,大國之間的博弈不僅僅限於地緣,在網絡、太空、深海、極地等都在進行,這就是所謂的“新邊疆”概念。

  六是隨著中國經濟與全球市場日益捆綁在一起,中國經濟受到的外部影響加深,中國經濟脆弱的部分,特別是金融領域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大。

  ■ 清晰認識所處位置和歷史階段

  與這些挑戰相對應的是,國內的外交力量和外交協調開始複雜化。一是受到越來越大的民意壓力。之前也有,但比較有限,現在隨著網絡的發展,中國有6.5億網民,加之利益取向日益多元化,輿論民意的壓力極大。二是利益集團對外交的影響也日益凸顯,這裡的利益集團包括一些公司、地區、軍隊等。在這種情況下,利益集團有可能把自身利益等同於國家利益,綁架外交。三是在制定外交戰略和外交政策中,部門利益的衝突開始呈現。不同部門制定的政策是有衝突的。四是外交口地位在下降,同時,非外交部門介入外交成為一種潮流。現在外交事務越來越專業化,結果外交部的事權就小了。比如氣候變化問題,發改委都管了,談判時,中國代表團團長是解振華。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這也是大事,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部長有較大的發言權。現在文化部搞的“孔子學院”,中美文化高層對談,實質的交談都是各個部委在搞。

  總體而言,中國現在遇到的問題和外部挑戰,我曾把它喻之為“成長”的煩惱。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G D P變成世界第二時才遇到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出現既要重視,也不要誇大。中國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若誇大外部的挑戰,國內往往會緊張,政策也會向極左轉化。看到問題,實事求是地冷靜應對即可。特別要注意一些部門或輿論的“謊報軍情”,把一些事件往嚴重、誇張的方向說,以吸引眼球,贏得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