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日危險的遊戲:理性威懾與非理性後果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10:18:24  


 
  相反,一些日本人提醒中國不要犯日本在上個世紀30至40年代的錯誤,走上軍事擴張的道路。中國則不斷地告訴世界:“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戰爭,實現和平是近代以後中國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願望。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展,也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後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

  第二,中美日懷疑對方有可能成為莽撞的冒險者從而引發戰爭。由於日美存在同盟關係,中美日三邊關係可以簡單看成是中國對日美同盟的關係。從美日來看,中國實力增強,決策多元化,軍隊發言權增加,民族主義高漲情況下在外交上就會更加咄咄逼人,在安全上就更加可能採取強硬手段,從而增加軍事衝突的風險。

  從中國看來,美國為了維護霸主地位遏制中國發展,因為美國所謂的再平衡實際上是進一步全面加劇本來就極其嚴重的不平衡。中國認為日本則積極利用美國重返亞洲的機會在安全,歷史問題上頻頻挑釁中國,在安全上加強軍備和政治家的右傾更加深了中國認為日本再次成為戰爭策源地的可能。

威懾邏輯動態互動的危險

  基於上述兩點認識前提,即對於自身善意的堅信不疑和對另一方惡意的強烈認知,使得中美日三方都認為只有採取理性威懾的政策才能遏制對方採取不理性政策的傾向,使其停留在理性決策的範圍內,從而實現和平。因為任何的退讓,都可能被帶有惡意的對手看成弱的表現,那樣對手下一步就會得寸進尺要求更多;相反堅決回擊和堅毅對應會讓對手重新考慮挑釁的成本,從而修改或者放棄原有的野心,這就是威懾邏輯的核心所在。

  在國際關係中,無庸諱言威懾是非常重要的理論和政策選項,適度的威懾會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然而過度迷信威懾邏輯則容易造成威懾的輪番升級,帶來本來為了實現更加安全,相反更加不安全的相反結果。

  日本不斷地讓美國重複表態《日美同盟條約》適用於保護釣魚島。日本主流媒體認為,2013年初日本公明黨山口津男作為日本首相特使最後獲得習近平會見,正是因為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在釣魚島問題上的表態起到了威懾作用。而中國外交部儘管對希拉莉發言表明了強烈和堅決反對,但這個聲明是在希拉莉發言後的一天半後出現,卻讓日本人認為這是“中國方面為了避免同時與日美為敵才採取了軟化的態度”的表現。

  這樣的認識事實上人為地縮小了雙方進行積極溝通的自由度,而不能夠示軟的心態的互動結果就是目前高層交往斷絕的狀況。美國認為中國的軍事挑戰是在試探美國和日美同盟的底線,因而鼓勵日本更加在安全上更加積極,以及增大聯合軍演向中國傳遞威懾的信號。與此同時,美國又擔心明確其在釣魚島上對日本的條約義務會讓一些日本政治家有恃無恐挑釁中國,然而對日本保證不足同樣可能引發日本單獨行動的欲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