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有競爭力的農業是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4-01-18 10:49:41  


 提高中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基本路徑

  文章指出,第一,深化農村產權改革,提高土地要素的市場化程度。土地產權明晰是土地流轉的前提,也是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的制度保障。
第二,加快城鎮化步伐,提高城鎮化質量。不要懷疑中國城鎮化對於吸引農村過剩人口的潛力,也不要懷疑傳統農業釋放人口的能力。與歐美快速增長時期比,中國GDP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相對低,究其原因,一是職工實際工作日太多,二是第三產業發展落後。今後需要通過調整勞資關係、切實保護勞動者權利,來提升GDP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還應大力調整城市人口布局規劃,提高城市消費能力,擴大第三產業規模。

  第三,增強耕地保護效力,提高耕地品質。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根本不影響城鎮化,也不影響城市居民居住品質的提高,關鍵是要有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今後可以考慮將基本農田政策升級為農業保護區政策,對農區土地實行大範圍連片保護,嚴格土地用途管理。對農業保護區外的土地管理,可擴大地方自主權,逐步取消指標管理辦法。

  第四,改變農業技術模式,大力發展雨潤農業。今後應改革與完善農業技術研究推廣管理體系,大力提高現代農業技術的裝備程度,把旱作農業技術開發作為農業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國家應改革農業大學辦學與管理體制,讓農業大學全面直接介入農技推廣,使其成為農技推廣的主力軍。應考慮將農業水利投資集中於水資源充沛的地區,其他地區大力發展旱作農業。應以更積極的政策鼓勵私人資本開發連片荒漠,提高草原的經濟價值。

  第五,大力發展家庭農場與農民合作社,提升農業產業組織效率。從中國現實出發,要限制城市資本圈地搞大農場,盡可能在現有農民中間培育家庭農場主。目前,中國合作社發展的確不盡如人意:一是農戶規模太小,農戶從合作社得益少,農戶參加合作社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二是指導思想有缺陷,甚至錯誤地以為合作社數量越多越好;三是合作社管理水平低,經營人才缺乏。今後要使合作社做大做強,應放棄追求合作社數量的政策導向,鼓勵跨區域發展。建議在縣級以下不設立合作社支持項目,僅在市級以上政府建立合作社發展基金。可通過“村官”掛職政策來培育一批合作社的經營人才。
第六,調整財政支農方式,提高支農效率。目前,20多個國務院機構分散擁有“三農”項目資金的局面必須改變。支農項目必須清理、縮減,支農資金應集中支持大類農產品生產的發展。要提高支農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堅決給一部分寄生在國家支農體制上的企業“斷奶”,讓支農資金發揮應有效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