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自貿區在倒逼保稅區加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08:02:15  


 
  文章指出,正處於政策調整窗口期的中國各類保稅區,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整合,促進拓展,贏得保稅區“這盤棋”的大活躍。特別是各項政策應適度超前,以真正實現貨物流“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管理原則;有了這一步驟後,在合適的時候再考慮將部分具備條件的保稅區逐步升級為自貿區。

  這意味著需要調整思路,重構政策的頂層設計,以加快對各類保稅區的升級或整合優化。對於條件較好的深圳前海等保稅區,加快實現深港貨物和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共建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在做好深港現代服務合作區的基礎上,自然向自貿區過渡,中期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對於天津濱海、重慶等保稅區,盡快向金融貿易園區功能轉型。對於其他保稅區,加快向高端綜合保稅區發展。在此過程中,應跳出“一二線”管理理念,樹立保稅區“一線有序放開、二線高效管住”的服務思路。加大保稅區內服務業對內、外資的開放行業和力度。鼓勵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的製造業的進出口和技術創新產品出口,加大對區內研發中心的支持。全面放開區內外匯結匯政策,建立保稅區人民幣外匯業務一體化系統,將人民幣結算、外匯收付匯及結售匯業務囊括其中,央行、外匯局則事後監測管理。逐步實現保稅區內資金的自由流轉,境外資金進出離岸賬戶自由,不再拘泥於貨物流與資金流一一對應的原則。監管重心後移,將前置性審核轉為對異常貨物貿易和資金流動監測、核查。加快推行保稅區與國內企業的資金劃轉全部實行人民幣結算,盡快構建全國性的外貿數據監管平台,確保部門之間數據互聯互通和協作監管。有效推進全功能銀行網點建設,為保稅區企業提供全面、高效、可持續性服務。修訂《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管理辦法》,發揮外匯管理政策“試驗田”的作用,秉承區內政策優於區外的特點,在完善區內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政策時進行前瞻性設計。

  構建新型保稅區,離不開機制創新,比如逐步將所有市場管理職能匯總到一個機構,大力減少行政監管複雜度。在保稅區內實行海關、質檢、工商、外匯、稅務等“一站式服務”,建立國辦牽頭,海關、商務、央行、外匯、稅務、商檢、質檢等部門構成的聯席會議機制。在定期召開的聯席工作會議上,落實出台的措施,評估政策效果,通報各部門管理中發現的情況,由此構建跨部門服務機制等。還有,出台銀行、保險、信托、基金、外匯等創新政策,在保稅區內先行先試。拓展多種境外融資方式,鼓勵區內企業靈活使用人民幣和外匯投資。支持銀行創新外匯期貨等避險保值衍生產品,放寬內保外貸與外保內貸業務。放開在區內企業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完善外企年檢制度,對區內外資企業全部年檢改為抽檢,條件成熟時過渡為免檢。全面落實貨物貿易的外匯管理新政策,在資本項目系統全面運行,健全統計分析和非現場監測預警體系,構建貿易便利化和風險管理相結合的新型制度。

  在拓展政策外延方面,還有不少“填平窪地”的工作。比如鼓勵地方外匯局結合各地的經濟發展特點與模式,有針對性地制定保稅區外匯管理措施,向總局備案後,展開創新試點。取消區內企業保稅業務與非保稅業務差異化管理,實行主體管理。支持區內企業從事多種貨物流與資金流不一致的貿易方式(如因保稅倉儲、貨物轉賣以及區內企業跨國統一結算導致的資金流與貨物流不一致的貿易方式)。在保稅區內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支持區內企業開展外匯資金集中管理、開展集中收付匯管理,進一步拓展區內外幣計價結算等優惠政策。簡化區內各類企業外匯收支真實性審核。給予區內跨國公司內部結算各種便利,放寬其對外付款審批。將進出境備案數據統一納入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實現資金流與貨物流全口徑核查與總量監管等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