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一輪全球經濟調整對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9-08 08:39:15  


 
  (四)全球治理結構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地緣政治風險凸顯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力量對比將繼續此消彼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增大,主要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金融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將逐步得到增強,但美國等發達國家並未放棄主導全球規則制定的努力,加之地緣政治衝突增加,全球治理結構還將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首先,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占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呈加速變化態勢。2000年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分別占全球經濟總量的79.7%和20.3%[3],2007年分別為71.6%和28.4%,2011年分別為63.6%和36.4% 。

  其次,由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國家組成的二十國集團已經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政策協調和解決全球性重大問題的主要平台,預示著全球治理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第三,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方面領先的優勢地位不會發生根本改變,而且正在通過新的方式與手段鞏固和擴大領先優勢。

  最後,經濟領域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傳導至政治安全領域,加之一些地區本已存在領土、民族、宗教等矛盾,且個別全球性強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斷介入地區性事物,近年來地緣政治衝突呈多發、高發態勢,未來這一趨勢也難以根本逆轉。

  (五)美元繼續主導國際貨幣體系,但地位逐步下降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大幅降低利率,直至實施零利率政策,並連續實施了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導致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大幅飆升,國債上限問題也不時出現,市場普遍預期美元匯率在長期仍面臨巨大貶值壓力,其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將進一步削弱,國際儲備貨幣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從長期發展趨勢看,探索建立世界中央銀行和全球統一貨幣,徹底打破美國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主導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運行的不合理格局,也是可能的。

  (六)氣候變化和能源資源問題更加突出,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制約進一步增大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全球能源資源需求大量增加,世界各國對各類能源和礦產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工業化行列,也使得各種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大量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退化已經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世界各國都面臨著轉變發展方式的挑戰,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責任。

  但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經濟不可避免地增大世界經濟發展的成本。發達國家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責任方,理應承擔主要減排責任。發展中國家雖然尚未承擔強制性減排義務,但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減排壓力,實現工業化要付出比發達國家更大的成本。

  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進入“低增長”時期,能源資源供求緊張局面暫時有所緩解,價格也從危機前的歷史高位有所回落。但是石油等能源資源產品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在全球流動性泛濫、實體經濟投資熱點匱乏的背景下,大量資金將進入國際期貨市場投機炒作,加之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其價格回落的空間比較有限,很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維持高位震蕩態勢。這會持續加大各國輸入性通脹壓力,對於部分國家而言,貨幣政策需要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間進行權衡,面臨“兩難”;由於預測能源資源產品價格的長期潛在水平和未來變化趨勢是比較困難的,各國貨幣政策操作失誤的概率也隨之上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