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鎮化: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8-10 10:24:09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發展的一個基本課題。如今,隨著中國城鎮化進入快速推進和提高質量的關鍵階段,這個課題在城鎮化領域凸顯出來。

  人民日報發表高級編輯馬宏偉文章表示,目前世界上不存在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政府的作用已成為現代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城鎮化,當然離不開政府的積極主動作為。特別是中國作為城鎮化的後來者,政府在借鑒先行者成熟經驗、發揮後發優勢方面具有優勢。但是,政府發揮作用有一個合理界限問題。很多論者反對政府主導的城鎮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前一階段一些城鎮政府手伸得太長,不僅主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而且直接幹預產業發展、商貿投資,熱衷於徵地賣地,蓋大高樓、建大廣場、修大馬路,盲目追求50年、100年不過時。結果是賣完了未來幾十年的土地使用權,背上了沉重債務包袱,積累了大量社會矛盾,經濟活力、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卻沒有實質性提高,甚至只是造了一些沒有產業和人氣的空城。

  文章分析,政府如此主導城鎮化,需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財力能不能負擔?二是能力能不能勝任?

  推進城鎮化,無論發展大城市、吸納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還是建設小城鎮、使之具有大城市的功能,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錢從哪里來?實踐證明,靠低價徵地、高價賣地的土地財政,會帶來人口城鎮化受阻、城鎮用地粗放低效等嚴重問題,與經濟轉型升級背道而馳。可持續的路徑是靠城鎮發展來積累和吸引資金。一個城鎮經濟活力增強了、發展起來了,財政實力、建設能力自然水漲船高,推進城鎮化所需要的資金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城鎮化水平提高了,產業集聚、商貿活躍、保障健全、人居舒適,又會提高城鎮競爭力,吸引更多的資源要素,進一步促進城鎮發展。怎樣形成這樣的良性循環?突破口就在於政府轉變職能、順應規律、激發活力、營造環境。

  不少城鎮政府總想盡快取得成績,追求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有緊迫感是好的,但急於求成甚至越俎代庖,包辦企業決策、代替市場擇優,就會吃虧碰壁。在這方面,一些產業甚至新興產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一些新城建得氣勢宏大人們卻不願意去住,都是深刻的教訓。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捉摸不定的需求,顯然超出了政府的能力範圍。那麼,政府發揮作用怎樣才能符合市場的節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生活中的例子往往能帶來深刻的啟示:草坪上儘管鋪了人行道,但往往還會被人從別的地方踩出路來;有的綠化養護者改變思路,不是按照想象或模式預先設置人行道,而是等到草坪被踩出路後,在被踩的位置鋪上正式的人行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說明,政府的作用不是事先確定發展路徑,不是直接上項目、抓投資,而是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及時跟進,制定規則;遵循市場規律,順勢而為,激發活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