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敬璉:重啟改革正當其時

http://www.CRNTT.com   2013-01-14 08:19:26  


吳敬璉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訊/過去一段時間,由於改革停滯,社會中各種矛盾積累了起來。對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人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意見。概括起來大致是兩種:一種意見是繼續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路線向前進,建設一個法治基礎上的市場經濟。這是一種頂層設計。另外一種意見是從本世紀初逐漸發展起來,近兩三年幾乎在社會上占有優勢的一種頂層設計。那就是開始叫做“北京共識”,後來叫做“中國模式”的發展模式。這是一種依靠強勢政府、壟斷性國企和海量投資支撐GDP高速度的增長的體制模式和發展模式。

  經濟觀察報發表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文章表示,中國應當選擇哪種頂層設計?在過去幾年中有激烈的爭論。十八大最重大的意義是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頂層設計中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當然,不僅要進行經濟方面的改革,還要包括政治方面的改革,“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等等。這樣,十八大的決定就把重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放到了執政黨的議事日程上。

  但是,在歡呼這種重大成就的同時,要非常冷靜地考慮到,表示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改革的決心,只是重啟改革的第一步。比照過去的經驗,如果沒有認真扎實的後續行動,推進改革的願望不可能變成現實。

  文章介紹,在過去三十年中,中國有過兩輪全面改革的大推進。第一輪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和後期。1984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改變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目標模式,決定把“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作為中國改革的目標。1985年的中共全國代表會議規定了“有計劃商品經濟”的基本內容並要求在“七五”(1986-1990)期間把這一體制的“基本框架”建立起來。1986年國務院針對“雙重體制膠著對峙、摩擦很大、漏洞很多”的現狀,穩定了“價、稅、財聯動”的配套改革方案。但是這個方案雖然得到中共中央批准,仍然在1987年被終止執行。接著,就是1988年的國家體改委做的中期改革規劃,但是很快就因為出現了1988年的經濟風波和1989年的政治風波,中國經濟進入了三年停滯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