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企業和城鄉居民放在投資政策主體位置上

http://www.CRNTT.com   2012-09-02 08:48:55  


政府在投資項目上要更加側重於公共投資民生投資,強化政府投資的公益性,而不是與民爭利。
  中評社北京9月2日訊/綜觀前7個月的主要經濟指標,中國經濟無疑已進入偏冷的藍燈區。如再結合去年的數據來觀察,很明顯,以消費內需為主導的單一引擎是難以拉動經濟增長的。為此,最近有關穩出口、上投資的新聞又多了起來。

  上海證券報發表該報首席編輯亞夫文章表示,對於正在下滑的中國經濟,是繼續沿用過去的老辦法來刺激市場,還是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轉變思想、改變思路、調整策略、創新手段,已不是工作作風和方法問題,而是直接關係到未來經濟走向和綜合效益的問題,關係到發展路徑的選擇。

  以投資為例,如果繼續沿用舊模式,由上而下做方案、批項目,繼續花成百上千億的資金來應付短期矛盾,施行政績工程、概念工程,那麼,不用多少時間就會出現更多麻煩、更棘手的事情,那不只是浪費資金與資源的事,更為嚴重的還將增加調結構的難度,孳生更多經濟腐敗,加大綜合治理困難。

  比如,最近有多個地方打著文化的招牌與旅遊旗號,準備或已經實施了一些耗資上百億上千億的古城仿建項目。一時間穿越時空,回到“宋朝”、回到“明朝”成了時髦。另有一些城市以扶持優勢產業的名義,準備投入上萬億元重點建設重化工和航空航天產業鏈,或者是百億元的產業集群。一些地方做的項目規模之大、金額之大,令人咋舌。

  可是,這些項目是經過嚴格論證與討論形成的嗎?是兼顧到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政府利益、企業利益和居民利益的嗎?是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學科的專家以及當地居民代表參與的嗎?是綜合考慮過一個地區的自然承載力和人口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嗎?好像並非如此。據報道,有些項目只用了十來天時間就拍板了。真是厲害。

  而這些好大喜功的工程一旦倉促上馬,再加上招投標過程的不規範,法制環境跟不上,金融支持不配套,其結果除了肥了個別私人外,是難有善終的。而現在普遍產能過剩,在此情況下不經過對內需與外需的審慎研究,輕啟重大投資,其後果真難以想象。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