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貨幣擴張面臨階段性拐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8-21 08:45:18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訊/當前中國經濟釋放出兩大敏感信號:一是宏觀經濟逐季下滑,出現低於8%的弱勢增長;二是本幣出現較為明顯的貶值預期,外匯占款由正轉負,外匯儲備淨減少。這兩大變化蘊含著哪些政策含義?會對宏觀經濟和貨幣金融環境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值得關注。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資產和貨幣擴張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趨勢性改變,人民幣漏損效應進一步凸顯。匯改7年人民幣累計升值超28%,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升值20%,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30%。同時,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M 2從1990年的1.5萬億元擴張到今年7月末的92萬億元,增長61倍,相對G D P規模從82%上升至180%。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貨幣大規模擴張,人民幣實際完成了一輪對外大幅升值、對內大幅貶值的過程,人民幣匯率正接近均衡匯率。可以說,通過外匯渠道蓄水的功能正在轉變為漏損的功能,這將改變中國貨幣創造的主渠道。

  文章分析,就貨幣創造的機制而言,增量人民幣供應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信貸創造的存款、銀行購買債券或其他資產創造的存款、外匯占款。近些年來,隨著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以及央行實施的“衝銷干預”政策,外匯占款增量占中央銀行基礎貨幣增量的比重越來越高,近十年上的平均比重達43%。

  然而,自2011年四季度開始,外儲縮水、外匯占款連月減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速放緩等一系列信號,預示著今年新增外匯占款可能縮減至1萬億元的水平。另一方面,一度造成中國外部流動性壓力的跨境資本流入也出現大幅放緩,甚至流出。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3.305萬億美元,二季度末為3.24萬億美元,整個二季度外儲減少650億美元。但今年二季度的3個月均是貿易順差,4月順差184億美元,5月順差186億美元,6月順差317億美元,合計順差687億美元;算上近30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二季度“熱錢”流出規模或在千億美元以上。

  貨幣供應量增長下台階與經濟增長下台階如影隨形,日本、韓國等與中國增長模式相近的國家都曾經歷過類似過程。日本經濟增長兩次下台階,第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後期由10%下降到5%,第二次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下降到零附近。韓國經濟增長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下台階,與之相伴的是貨幣供應量增幅持續下降,長周期的緊縮限制了短周期的放鬆程度,使政策易緊難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