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工業化超前 城市化滯後

http://www.CRNTT.com   2012-04-20 11:48:10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訊/“內地企業的‘借船出海’,首先是‘借城出海’。迄今為止,我們還是可以在中國現狀中看到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的現象。要強調的是,經濟規律未被違反,只不過是開放與全球化不再讓它顯示在單一國家的賬面上。”《經濟觀察報》今日登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周其仁的評論文章“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詳文如下:

  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輔相成。在理解上,這一點沒有特別的困難。工業不同於傳統農業,技術上不靠光合作用,不需要每部機器、每道生產工序都均勻地曬到太陽,所以可以在空間上集中,也需要通過聚集來節約基礎設施的投資。此外,工業產能大幅度提高之後,產出有了革命性的增長,需要更發達的分配體系,一般也會刺激市場和商業中心的發展。

  中國在很長的時期內,推進工業化的難度更大,因為長期以農立國,工業化的資本、技術、人才門檻太高,難以逾越。比較之下,“城市”卻是老早就有了的。發展城市也沒有什麼名堂,似乎工業化之後,城市化自然就會加速。倘若工業沒有長足的進步,“消費性的城市”再多,對經濟也沒有好處。由此,前輩學者皆重工業化。筆者一向尊敬的、去年高齡辭世的張培剛教授,上世紀40年代在哈佛的成名之作就是《農業國工業化》。

  中國的工業化歷經艱難曲直,終於在全球搞出了名堂。比照之下,倒是原先普遍認為門檻不高的城市發展,成為落後於工業化的一條短腿。本文標題——“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講的就是我國工業化與城市化不相匹配的現實,其中包含的經濟邏輯,值得深入探查。

  先簡要交代一下,衡量工業化的水平,關鍵指標是“工業化率”,也就是工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城市化呢?當然是“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全體人口的比例。這兩個“率”,一個經濟,一個人口,當然無從直接比較。不過,由於工業活動總要“投影”到人口的空間分布上,所以在經驗上,以上兩率又可以作統計上的比較。

  讓我們先從最新的數據看起。今年國家統計局宣布我國城鎮化率51.3%,那是2010年人口調查的結果。同年的工業化指數是多少呢?46.8%。這是說,2010年我國不但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且城鎮化率也超過了工業化率。這當然是了不起的成就。不過拿全球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工業化率相對於城市化率而言,還是偏高了不少。用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年全球平均的城市化率為50.9%,而工業化率不過26.1%,而中國的兩率的比值是1.09(即城市化率/工業化率=51.3%/46.8%)。全球的平均比值是多少呢?1.95(50.9%/26.1%)。中國的工業化率相對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近一倍,統計口徑的細節差異就不重要了。從大的圖像看,中國工業化推進的城市化率的提升,遠遠不及全球平均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