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權力

http://www.CRNTT.com   2012-03-27 10:41:4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令人們非常驚訝的是中國傳統的根深蒂固和強大。即使從孫中山先生發動的辛亥革命算起,到現在也已經有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了,但知識分子和權力之間的關系,竟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為什麼這麼說?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權力”,詳論如下:

  本欄上周討論了傳統社會的知識和權力之間的關系。這裡轉而討論當代中國的知識和權力之間的關系。令人們非常驚訝的是中國傳統的根深蒂固和強大。即使從孫中山先生發動的辛亥革命算起,到現在也已經有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了,但知識分子和權力之間的關系,竟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仍然可以用分類傳統知識分子的方法,對當代的知識分子作分類。可以發現,知識分子和權力之間的關系的本質沒有變,但名稱和內容則有變化。

體制內和體制外的知識分子

  和傳統知識分子一樣,當代知識分子仍然可以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兩大類。根據前面的順序,我們先來看體制外的那些對權力不感興趣的知識分子群體。傳統上,這個群體是道家。當代中國也存在著“道家”,他們對知識感興趣,自願邊緣化。和傳統“道家”不一樣,除了在宗教意義上的當代道家外,這個群體的很多人不得不關注社會現實。不過,這個群體不大。下面會強調,商業化已經完全改變了知識分子的生態環境,傳統道家所擁有的生存環境,現在已經不複存在。

  體制內依附型知識分子還是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主體。這個群體傳統上是儒家,但現在則比較複雜。這裡有幾個變化。第一個大的變化就是傳統儒家里面的“規範”“忠誠”派已經接近消失。傳統儒家有強烈的“忠君愛國”思想。盡管人們可以批評說“忠君”和“愛國”應當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君”並不是“國”呀!但這個思想太過於現代,因為無論中外,歷史上的很長時間裡,人們把兩者是等同的,即“君”就是“國”,至少“君”代表“國”。實際上,在一些忠誠的儒家那里,這兩者也是有區分的。有時,儒家對“國家”的忠誠連“君”也接受不了。說真話是有很多代價的,一些儒家為了“國家”而批評“君”導致生命的喪失。這裡,不管是為了“君”還是“國”,很多儒家的忠誠是絕對的。從秦始皇帝的“焚書坑儒”到毛澤東的“反右”,長達數千年,儒家的這種忠誠精神從未消失。這也就是傳統中國知識分子所說的“良知”。知識分子和權力之間的這種緊張關系非常重要。傳統中國的王權所受的制約不多,由知識分子的這種“良知”所產生的道德對帝王的影響算是相當重要的。正因為如此,這些忠誠者(“忠丞”)一直為後人所尊敬和仰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