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妄談孝道,是北大的墮落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11:03:34  


 
擔憂

可能製造偽君子

  不少人認為時下的社會已經道德淪喪、道德滑坡,不管這種判斷是否具備嚴格的數據基礎,但至少反映人們對社會道德問題已產生了焦慮感。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大加大了道德層面的考核,將“不孝敬父母者”踢出校長推薦之列,看起來是具有引導社會道德的功效。

  但縱然有一千零一個美好的理由,也沒法消解“不孝敬父母者”的認定難度。當然,可以硬性規定校長有義務家訪,充分了解擬將被推薦的學生是否存在不孝敬父母的行為。可是,學生家長除了美言自己的孩子之外,難道還會說別的壞話嗎?

  北大還可以往前走一步,規定家長要證明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必須提供證據。那麼,孩子節衣縮食給父母購買生日禮物、百忙之中給父母捶背之類的故事定然會被導演出來,甚至用表演的方式製作成視頻供校方觀看。

  考核中學生是否孝敬父母,還要遭遇一個更大的難題:中學生未到贍養父母的年齡,相反是在接受父母的撫養。是否孝敬父母往往要到贍養父母的階段才能顯現,而在父母撫養孩子時期,大家關注的是孩子是否聽話,只要孩子不給父母惹麻煩,認真學習且成績優秀,就是個讓人誇獎的孩子。如果校長向學生家的鄰居了解孩子是否孝敬父母,說不定會被視為一個笑話。

  學生是否孝敬父母,並不具備核查的可能性,校方、家長和學生為了應付北大的規定,就會合謀造假,被校長推薦的學生不僅不存在不孝敬父母的行為,而且還可以包裝成非常孝敬父母的道德模範。這一規定就產生了一個負面效應,引導社會製造“偽君子”,這就進一步敗壞了社會道德。(伍少安)

觀察

擔憂緣於有暗點

  凡被推薦者就是孝敬父母的,是有孝心的,而“真的是這樣的嗎”,恐怕每個人心里不由都會打鼓。“百善孝為先”,推薦一位高材生,“孝敬父母”成為必要的清規戒律,必須跨過的門檻,這沒有錯,也是群眾給予掌聲之處。畢竟,倘若被推薦者連最起碼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談何全面發展,更不用說是一塊璞玉。

  但焦點在於,讓是否孝敬父母成為推薦的必要條件令人擔憂。試想,倘若只一味重視向學生灌輸孝敬父母,難免會造成一種假象,只要有孝心就行,其他譬如是否有服務大眾之心皆置之不理。那麼,基於此,無疑就是培養一個利己損眾之人。

  進而論之,如要讓“校長推薦”得到群眾鼓掌,單靠考核是否孝敬父母,是遠遠不夠的。人們更關心的是,在整個推薦過程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孝敬父母成為推薦考核的新標準並沒有錯,卻為何引起爭議呢?看來,更需要完善和關注的是“校長推薦”制度,這個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不透明之處,讓群眾擔憂推薦無公信力。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想不給推薦上北大留下暗箱操作的死角,不讓是否孝敬父母的考核落空,還是要從整套推薦制度上進行完善,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讓每一個被推薦者都是大家心悅誠服的候選人。同時,還應輔以相應的監督投訴機制,在保證有第三方發揮校正航向力量的同時,也給不同的聲音一個表達和伸張的地方。唯如此,才能使校長推薦制結出豐碩的果實,從而不負北大在推動社會新風和正氣中應擔當的責任。(林耀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