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朱熔基熱”:深入改革的殷殷期望

http://www.CRNTT.com   2011-09-19 08:51:44  


 
  90年代中後期以來,大刀闊斧的市場化改革被認為是社會矛盾不斷增多,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始作俑者。具體到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等等社會危機出現的原因,則通常被解讀為一些具體政策所致。例如,最先備受詬病的是90年代中期啟動的國企改制。數千萬當年的4050後工人在下崗的同時,也喪失了體制的庇護。除了少部分人在市場中淘金成功,大部分人都被積壓在社會底層。此外,2000年以後房價瘋漲的背後則被普遍認為是1994年分稅制在作怪,主流的社會輿論認為正是分稅制改革最終導致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從而推高了房價。而醫療的產業化導致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教育產業化導致的上學難、資源分配不公等問題,以及大學擴招產生的就業難問題,農村與城市人口的養老問題,其出現原因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被歸咎於90年代各個領域的經濟改革。 

  2002年3月15日,準備卸任總理的朱熔基在面對800多名中外記者時曾鏗鏘有力地表示:“我們問心無愧”。八年後,當越來越多的社會積弊被人們與自己在任時的經濟改革政策相聯繫的時候,有著清廉自愛、嫉惡如仇口碑的他勢必要作出回應。例如,在《實錄》中就刊有“賣地收入首先要用於安置拆遷戶”、“很多民間疾苦令人發指,看了以後血壓都會升高”這樣的章節或語句。對於這位年入耄耋的前任總理來說,這種回應不僅僅是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同時也是在維護自己的清譽。而對於中國的改革進程而言,這種彼此的互動恰恰可以形成對過往改革路徑的最好反思。

  朱熔基推出《實錄》一書可以被解讀的意義恐難以盡數。對於這位已卸任八年之久的“鐵腕總理”而言,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時代負責乃至對自己負責,都是推出該書的必要之舉;對於研究者而言,《實錄》的出版可以被看作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史料,對於解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轉型頗有裨益;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人們可以更近距離地看清這位坦蕩直率的前任總理在治國時的影像。 

  不過,正如一位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再掀‘朱熔基熱’。這說明現今的中國民眾期望改革、期望敢於改革、敢於打破利益集團的領導人物出現。”近年來,有關中國改革已死或者改革本身被利益集團綁架的論調並不鮮見。當“富二代”、“官二代”成為一種符號盛行於世的時候,同時意味著民眾已經形成了對當下社會利益分配板結化、利益集團僵化的普遍認知。一定程度上,人們開始相信,導致目前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並非過去的改革本身,而在於在改革的進程中並未能按照原先設定的方向行進。換言之,漸成氣候的權貴利益集團偷換了改革的“承諾”,並蠶食著改革的成果,甚至醜化了過去的改革。 

  晚近以來,“改革”一直作為正面話語呈現在輿論之中。當越來越多的人認定改革本身遭到扭曲,改革進程被某些特殊的利益集團綁架的時候,人們越發增強了對破除利益集團控制的呼聲。而破除的手段恰恰在於改革本身,破除的前提則在於為改革正本清源。

  《實錄》一書的熱銷熱議,從表象上看是喚起了人們對於前任領導者的敬仰。但事實上很可能是另一種情形,即當人們懷念過去的一段時光或者一個人,恐並非真的願意回到過去,而更多地在於對現狀的不滿與對未來的失望。在中國,人們往往會以這樣的方式介入對中國改革本身的思考與討論,也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對這一時代的主旨———重啟改革的殷殷期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